標籤: 紅龍果
由於武漢肺炎爆發的緣故,中越邊境不得已需暫時關閉,但同時也導致大量蔬果堆積滯銷的情形出現。根據越南農業與農業發展部(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的資料顯示,越南約有1/4農產品出口到中國。
紅龍果具有植株強健、少病蟲害、耐不良環境、繁殖容易、一年可多次採收、產期長等特性,栽培管理技術門檻低,是從事友善環境耕作或有機農法最佳的入門果樹種類之一。利用上也多以鮮食果肉為主,少部分製成果汁、果醬或酒類等加工品,而果皮則因鮮食的適口性不佳,鮮少有人直接食用。
國內紅龍果全年可生產,但5、6月就得開始調整留花批次,以控制果實產量及產期,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專家提醒,植株留花過多,會影響植株樹勢、容易有病害問題,之後果實也會比較小顆,農友應適時疏花調節,保留樹勢,也可避免產期過於集中。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開發紅龍果粉末化技術,可將紅龍果以熱風乾燥方式製成粉末原料,用紅龍果粉末製作的珍珠粉圓,不僅有紅龍果漂亮的桃紅色,還吃得到紅龍果具有的甜菜紅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及果膠等營養價值,讓臺灣的珍珠奶茶多一種新鮮口味。
紅龍果潰瘍病是真菌性病害,其在植株莖節及果實均會產生病斑,因病斑後期會產生木栓化的「產孢構造」,常被農民誤以為是傷口「結痂」,不加以處理,農業試驗所提醒,產孢構造會製造傳播病害的孢子,應將罹病枝條修剪、移出果園,避免病害繼續傳播。
有「果中之王」封號的紅龍果,是原產於熱帶雨林的夏季水果,果實常吃,花卻很少人看過。紅龍果花只在夏夜綻放,僅有一夕的美麗,短暫卻永恆,有如「曇花一現」。在如此浪漫的花開時刻,果農為了讓有些得在花開時授粉的紅龍果能漂亮結果,得抓緊時間授粉,夏季限定的果園午夜場,就在漆黑中隆重登場!
為鼓勵手搖飲料業者將在地水果納入原料,同時促進臺灣水果的加值運用,農委會農糧署特別於昨(9)日邀請連鎖飲料業者,一同參加「臺灣水果手搖飲料比賽」,並以國產香蕉和紅龍果為原料,精心調製出多款特色飲品,現場更開放讓民眾試飲,由專業評審及民眾共同選出最具特色的代表飲品,後續將規劃在獲獎商家據點中,推出本次競賽的特色飲品,進一步銷售再評選出最後的人氣銷售冠軍。
一年比一年盛大的評鑑會,今(2018)年共有白肉組35組,紅肉組本來預定辦理70組,因報名踴躍則擴增至100組,分別有來自宜蘭、桃園、苗栗、南投、臺中、雲林、嘉義、臺南、高雄、屏東、臺東、花蓮等12縣市的農友報名參加。參賽的果品,必須先通過農業試驗所的「農藥殘留生化快篩」,才能進入後續評鑑,再依據「果實的重量」、「風味口感」、「糖度」、「外觀」與「驗證」等5大項目進行評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