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農生種子行,種子種類琳瑯滿目,老闆娘廖麗華從栽培時令到種子應用都能一一解說;這間傳承百年歷史的家族老店,更隱然勾連著臺灣蔬菜產銷的發展。
豐年雜誌
從通路端逆流而上,百年農生種子行:農民排隊買高麗菜種子 不僅是追憶

車子經過臺灣中部重要的溪湖果菜市場,轉進一旁英山街,放眼望去資材行、農藥行、種子行比鄰而居,其中「農生種子行」已經傳承百年,過去曾引進風靡半個臺灣的日本蔬菜種子,整個中南部甚至臺東都有客戶搭火車來買種子,如今更從末端通路商逆向發展,在了解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培育出自家高麗菜品種「雪翠」。

梨農劉申權育成寶島甘露梨對梨農收益帶來正面影響,隨之而來的侵權爭議,也成為農業相關業者關注的焦點。圖為梨山地區梨穗。(攝影/吳尚鴻)
新聞
品種植金01》新興品種催生產業第二春 「寶島甘露梨」品種權為何槓上農會?

候變遷下,近年梨農均感嘆水梨愈來愈難種,新興品種寶島甘露梨異軍突起,為產業帶來第二春,成為市場中大受歡迎的寵兒,為許多梨農抬升收益。但優質品種造就的榮景背後卻有侵權陰影,甘露梨育種者劉申權表示,「每5人中就有4人是用偷的」,甚至農會跳過育種者,逕自與梨農簽約生產梨穗,形成國內許多品種權人都關注的爭議案例。

新聞
品種植金02》農業的智慧果實與種子 百年育種到植物品種權

我國於1988年底公告《種苗法》,並開始實施品種權登記制度,是繼日本1947年公布《農產種苗法》後第二個訂立品種權專法的東亞國家。優良品種攸關農產品競爭力,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指出,「我們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產業發展,用這種權利的保護讓我們的育種者得到激勵,有一個利益,然後他把品種授權給農民使用。」

新聞
《種苗法》刑責入法三讀通過 禁止輸出品種項目將正面表列公告

農委會推動《植物品種及種苗法》修法草案今(2)日於立法院三讀通過,此次修法目的在強化種苗管理、避免品種技術外流,授權農委會得公告「禁止」種苗、種苗收穫物或其直接加工物輸出入,並新增刑責入法,違者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60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金。

新聞
芒果鳳梨「台農23號」外流中國? 育種者官青杉:尚無法證實

近日有中國媒體報導我國鳳梨品種「台農23號─芒果鳳梨」已在中國種植,國內優良作物品種有被竊之嫌,但台農23號育種者、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副研究員官青杉表示,此品種從108年開始技轉授權,迄今包括種苗業者4家、農民3家栽培,國內種植量還不多,中國生產情形也無法確認,「外流機會應該不高」,近2年也沒有種苗出口紀錄。

農業技術
粗網紋甜瓜「台中2號」 耐熱又果肉厚 臺灣夏季設施栽培的新選擇

甜瓜(Cucumis melo L.)為葫蘆科一年生蔓性草本作物,原產於中東及非洲一帶,性喜溫暖多日照的氣候。臺灣栽培的甜瓜品種,依果實外型分為薄皮甜瓜與厚皮甜瓜二大類。薄皮甜瓜又稱東方甜瓜(oriental melon),果皮薄且可直接食用。厚皮甜瓜包括洋香瓜及哈密瓜,其中洋香瓜依果面是否有網紋又可分為光皮洋香瓜(honeydew)及網紋洋香瓜(cantaloupe)兩大類,為果型表現最多元的種類;哈密瓜(hami melon)果肉質脆多汁,主要產於中國新疆地區,臺灣僅少數栽培。

新聞
本土黑山羊保種大本營在澎湖 好胃口能吃花生藤、銀合歡

農委會畜產試驗所澎湖工作站負責本土種黑山羊的保種工作,工作站以花生藤及銀合歡餵飼臺灣本土山羊,發現很合牠們的胃口,澎湖工作站計畫與花生農、畜牧場合作,用乾燥花生藤取代部分乾草,不僅節省買乾草料的支出,還能減少農業廢棄物花生藤的處理量。

新聞
防我國品種非法外流 農委會修《種苗法》增訂刑罰、罰金加倍

國內育成優良作物品種時傳外流情事,若回銷臺灣,恐衝擊國內產業發展,因此農委會將修正《植物品種及種苗法》,強化種苗管制,增訂刑罰,違法輸出入者最重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300萬元以下罰金,並可向企業、社會團體等法人處罰罰金。

新聞
國內第一臺水稻種子品種辨識機 辨識效率提升44%

我國以三級良種繁殖制度為水稻優良品種進行品質把關,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與中興大學合作開發「水稻種子品種辨識系統」,運用AI與大數據技術,大幅提升人員檢查效率44%,可將以往3個月檢查流程縮短到1.7個月。

新聞
品種外流中國大陸 學者籲國際市場註冊品種權 親本「根留臺灣」

兩岸交流頻繁,卻讓臺灣大量農業品種、技術外流中國大陸,臺灣大學農藝學系名譽教授郭華仁擔心,兩岸品種權法規針對「農民免責」基礎不同,臺灣品種縱使申請中國品種權保護,我國育種家仍要不到權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