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公糧
農委會農糧署約從民國80年起逐步輔導農會等公糧業者設置乾燥、冷藏、運輸等自動化設備,截至109年止,近30年來補助添購設備已可節省2.9萬人次以上人力,提升公糧收穫處理效能,確保公糧品質。
農糧署建置「公糧筒倉監測管理系統」,希望整合各地公糧筒倉溫度及庫存資訊,導入物聯網(IoT)技術公糧管理,預計明年公糧業者低溫筒倉溫度資訊將可彙整連線,由農糧署遠端監控管理,確保公糧食品安全。
為提升學校學生營養午餐食米品質,農委會農糧署109學年第二學期起於新竹、彰化、屏東、花蓮4地區試辦以產銷履歷食米併同公糧食米提供學校選購,今年110學年新學期,農糧署擴大全國共同試辦,讓所有學校可以公糧米價格買到產銷履歷食米。
農委會盤點國內稻米,截至今年4月底,公糧庫存量75.3萬公噸,民間庫存量則約有20萬公噸,且110年一期稻作正陸續收成進倉,供應量估可供未來18個月國內所需。未來6個月蔬菜約可供應154萬公噸、水果171萬公噸,供應量也均高於安全水準。
農委會農糧署5月起率先於新竹、彰化、屏東、花蓮4地區,試辦以產銷履歷驗證食米供應學校午餐食材,讓學校可以公糧食米價格買到產銷履歷食米,並視辦理情形滾動調整,規劃於110學年度、9月擴大辦理。
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今(5)日召開第6次工作會報,宣布桃園灌區中的桃園、觀音、大園等地及石門灌區共2.8萬公頃一期作停灌,桃園灌區中的楊梅、新屋及新竹湖口、新豐等部分地區共7千公頃雖可獲得供灌,但供灌日期從2月1日延後至2月21日,以便讓水稻抽穗期能接上梅雨季。
農委會15日澄清,農委會持續針對農地、作物抽檢重金屬汙染,公糧有完善衛生安全管控措施,食安無虞,惟公糧銷售是給一般消費者,製作嬰幼兒食品使用原料有更高的檢驗標準,相關業者應慎選原料,農委會樂意協助。
農委會提供最新一期公糧米讓學校午餐半價申購,今年計有近3100所學校申購,可讓200萬學童吃到新鮮國產稻米,從小愛上吃米飯;學校午餐食米以市場價格一半提供學校申購,每人每餐約可節省購米成本1至1.74元,也可減輕家長負擔。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全球蔓延,世界各國均採取限制移動措施,對糧食供應鏈造成壓力,糧食安全成為各國政府必須面對的嚴肅課題。臺灣在疫情期間,也一度出現民生物資搶購潮,所幸臺灣公糧米倉存量充足,不僅能在關鍵時期發揮安定民心之效,還能援助國際,甚至加入「酒精國家隊」,提供防疫酒精原料,意外成為防疫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