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作物也預防勝於治療 首屆IPM永續善農獎得獎名單出爐

農委會舉辦第1屆永續善農獎評選,表揚IPM成效良好的優秀農友,經過長時間的審查及評選過程,4日公布3名得獎者:三光米公司、張簡裕峰、游淑珍。有效運用防治資材、栽培技術及設施等多元的防治方式,可減少化學農藥使用,並將作物疫病、害蟲、雜草等害物控制在不影響經濟生產的程度下。

新聞
別再依賴化學農藥了,多元應變措施方能取得生態與生產間的平衡

生物農藥、化學農藥同樣面臨農民最為關切的課題「藥效」,然而相關影響環節不只是防治效果快慢之別,應透過正確診斷對症防除及合理施用技術,原則包含農藥種類選擇、節制與精準施用、最佳施用時機,並且漸次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替代。

新聞
生物防治如何對準新航道?想要友善提升藥效,就靠害物整合管理

化學農藥氾濫,甚至周邊環境用藥連帶引發食品安全風險,朝向有機農業、友善環境農業的趨勢不再相對遙遠。再者,2017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喊「10年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半」政策,預計推出低毒有效的化學農藥、非化學農藥防治資材,以取代高風險農藥。

新聞
預防勝於治療!開花、結果、採收並行,IPM截斷病菌溫床,降低後期用藥

農藥殘留超標屢屢躍上新聞版面,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16年抽檢3,341件農產品,不合格率達89.1%,其中以大漿果類、豆菜類、核果類,例如連續採收的菜豆、病蟲害嚴重的芒果等,違規比例較高。要改善這種狀況,除了作物生長後期使用比較容易消退的農藥、生物資材,治本之道是一開始就維護植株健康,頭好壯壯自然不用吃藥,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建立的IPM,就是一個預防勝於治療的管理模式。

豐年雜誌
客座總編輯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退休研究員楊秀珠

作物出現問題,一定是「病蟲害」引起的嗎?有時是因為土壤、營養或氣候 等其他因素所導致,因此談論作物異常時,改稱「作物健康診斷」更為貼切。

豐年雜誌
更精準的未來, 農藥時代如何斷捨離? – 經濟安全還不夠!全面解讀農業風險

臺灣位處亞熱帶,溫暖潮濕的氣候,適合各種生物生存,因此病蟲害特別嚴重。近年氣候變化劇烈,病蟲害更難以掌握,立即見效的化學農藥因而備受農民依賴。

豐年雜誌
病蟲害的聰明管理學,IPM 全方位提升農業經濟效益 – 捨棄農藥全效思維,整合發展最適策略

關於IPM 原文字意分別為「使成一體」(Integrated),指整合各種防治方法,擬定一個合適的防治策略;「害物」(Pest),泛指所有不利於作物生長的生物,包括病害、蟲害、草害、其他有害生物;綜合而成一種管理(Management)方式。

豐年雜誌
截斷病菌溫床,降低後期用藥 – 開花、結果、採收並行,連續採收作物顧本防交叉汙染

農藥殘留超標屢屢躍上新聞版面,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16 年抽檢 3,341 件農產品, 不合格率達 89.1%,其中以大漿果類、豆菜類、核果類,例如連續採收的菜豆、病蟲害嚴重的芒果等,違規比例較高。

豐年雜誌
作物管理溯源,破解病蟲害成因

根據 2014 ~ 2016 年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布市售及包裝場農產品農藥監測檢驗結果,以連續採收作物、十字花科作物不合格發生率最高。其中,十字花科作物生長型態, 常常臨近採收期才發生嚴重病蟲害,

豐年雜誌
「傷害降到最低」的農業整合管理指南 – 從IPM 到ICM,打造永續農業之路

自農業時代以來,無可避免的病蟲草害發生時,連帶影響作物健康與產量,為解決此問題,故有了農藥的誕生。農藥能快速發揮防治效果,價格便宜且種類多,可依不同病蟲草害狀況做選擇、使用,農民趨之若鶩,而漸漸養成依賴農藥防治病蟲草害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