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神明好農情】馬祖境天后宮,走坑道鑽轎底

飛機降落馬祖南竿後,跳上公車前往馬港, 我的目的很簡單,只是想去看看久違的馬祖境天后宮,廟旁有座媽祖巨神像,趁著秋高氣爽登高賞景應該很愜意。

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2023年8月號 島旅.農漁系地味探索

來一場深度島旅,重新認識屬於臺灣特有的文化底蘊。走進臺南市區,看見常民生活中的風土地貌;跟著屏東養魚人家的腳步踏進島嶼之南;穿梭臺東金崙的巷弄之間,貼近地方文史;看苗栗青年用創意串起傳統。再遠一點,面向海風前往馬祖,遇見純粹本心。

馬祖聚落沿著澳口往上發展,在各島嶼都能見到山海相連的壯闊景緻。(圖片提供/李振元)
鄉間小路
北漂馬祖 體驗偏遠的澳口生活

「去馬祖要帶護照嗎?」當初大學畢業到馬祖打工換宿的我提出這樣的疑問,而今年家人想到馬祖看看我的工作環境時,也問出了同樣的問題。馬祖因戰地政務的歷史脈絡,總與金門相互比較,但去過兩座離島的朋友都說:「馬祖和金門非常不一樣。」

等待去鱗的野生黃魚,顏色鮮麗身材頎長,像是跳芭蕾的結實軀體。
新聞
【集市散策】南竿有嘉魚,獅子市場有鮮蔬──颯爽結實的馬祖風土/番紅花

連續三個清晨在獅子市場裡裡外外晃,不僅晃,我還買,整個市場賣蔬菜賣乾貨賣新鮮魚貝賣大腸麵線賣繼光餅的大哥大姊奶奶杯杯們,全都知道我了。畢竟南竿島上實際居住人口僅四千多,誰都認得誰,外地人一走進獅子市場立馬被認出來……

各期雜誌
《鄉間小路》2023年5月號 尋蝦啟事

常言道:「無魚,蝦嘛好(Bô hî, hê mā hó)。」比起魚的鮮嫩、蟹之肥美,存在感沒那麼高的蝦,似乎一不小心便退居許多人心目中的第二順位。這麼說來,我們真的了解蝦嗎?
蝦其實無所不在:漁港子弟撈捕海蝦,把大海帶到人們的餐桌上;研究者觀察溪蝦,引領大家認識淡水蝦的各種姿態。不只自然界中看得見蝦的身影,還有很多人辛勤培育不同種類的蝦。比如臺灣的草蝦養殖曾攀向高峰又滑落低谷,現在學者、業者齊心努力想把牠養回來;而米蝦原是山澗溝渠裡不起眼的存在,但經職人多年研究,竟純化培育出無數美麗的模樣。

北竿芹壁村
土地
【島民觀察】揉雜也是一種風格

馬祖今年的涼意特別晚到,中秋過後一個月,才終於要添一件抗風薄長袖。由於地形起伏大,在地人多以車代步,四季分明的天氣卻常常讓機車族煩惱──35°C高溫的夏天,午後到傍晚短短的時間內,機車置物箱就可能有蜘蛛結網;冷到會下雪的冬天,只要三五天沒騎機車,發動時間就有得等。至於春天的馬祖呢?常常午後陰雨不定,空氣中充滿溫濕氣息。

農藝
【產地與飯】冬養海帶,夏殖淡菜:在馬祖遇見前線養殖業者的餐桌/毛奇

在馬祖,有「一村一澳」的說法,澳口是船可以停泊上岸的地方。船若可以歇息,人就能生長,南竿島四維村的澳口喚作芙蓉澳,馬祖的水產養殖試驗所就位在芙蓉澳,以養殖俗稱馬祖淡菜的紫貽貝 (Mytilus edulis) 最為出名。

野生桑椹
土地
【島民觀察】霧季野草事

霧季到來,飛機不飛,島嶼在霧中的樣貌讓人難以辨識清楚。但聚焦在細小的尺度上,此刻的馬祖春暖花開、生機勃勃,成為列島先民豐厚的食物來源。種植旱作、採集藥草、撿拾螺貝、討海抓魚……無論在山上還是在海中,依公與依婆〔註〕運用智慧與四時共存,秉持漢方「不時不食」的思想,飲食基礎正符合這個島嶼四季分明的氣候。

馬祖擺暝
土地
【神明好農情】馬祖擺暝熱鬧不成眠

元宵節是馬祖人最重視的年度慶典,「除夕可以不吃年夜飯,初二可以不回娘家,但是元宵絕對要回來馬祖一起過節。」在地友人說,馬祖元宵不只熱鬧一晚,而是持續到農曆正月廿九才結束,還有個特別名稱叫「擺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