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2024年2月號 餃好聚寶

吃餃子是平凡、方便,卻簡單就讓人感到愉悅、飽足的事。

可水煮、也可煎炸的中式餃子,溫熱入口與涼食皆宜的古早味臺灣水餃,還有各式異國風土、手藝的餃子,以及更多作為搶眼配角的蛋餃、燕餃等,餃食花樣繁眾,大約沒有菜色能與之比擬。

本期邀請黃婉玲老師與張曼娟老師專文寫餃,以動人溫暖的文字,引領我們深入認識兩款在地重要餃食:一、以地瓜粉製皮的「臺灣水餃」,二、由麵粉做皮的「中式餃子」。採訪團隊也走訪製餃、賣餃店家,深入探詢地瓜、韭菜、黑豬肉等,粉皮與餃餡產地發生的故事。

餃子外表結實飽滿,既團且圓,格外令人感到溫暖與安慰;更有甚者,認為其形如元寶豐盈,象徵財富鍋中滾滾,落入盆中越聚越多。各式餃食風味不同,共通的,是對記憶中那餐難忘餃食的念舊,與吃飽後身心俱足,生活能繼續前進的動力。讓今年也如餃丰腴,內外俱美。上媠(suí),上好。

餃好聚寶,年豐有餘,怎能不愛餃子?

鄉間小路
【餐桌上的產地】一餃入魂,全能韭菜改造王

臺灣北部最大的韭菜產地在桃園大溪。韭菜田常給人氣味濃厚的印象,指的不是本身的香料氣味,而是生雞糞肥帶來的。為扭轉印象,「香草野園」主理人林詹梃,與「藍家友善農場」場主藍毅綸相繼投入韭菜種植。林詹梃目標明確,一開始便朝著「有機」前進,從前期種植到採收後的農廢處理,皆著手研究;而本業為工程師的藍毅綸善用手邊資源,使用科技種植,從土質調整改善到精準施肥,所有數據皆記錄管理,與改良場、臺大等單位合作,把自己種成了百大青農。

《豐年雜誌》2023年9月號立體書封面。
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2023年9月號 電動農機碳治郎 減碳更顧健康

面臨氣候變遷的巨大挑戰,農業部積極布局臺灣農業淨零排碳之路,今年大推汰舊燃油農機換購電動農機,令人想起前兩年席捲臺灣市場的日本動畫電影《鬼滅之刃》,男主角竈門炭治郎經歷絕望卻仍擇善固執,以及在危機之中尋找破局關鍵的智慧。

一身輕便工作服,綁著頭巾,藍毅綸秉持職人精神經營韭菜產業,無畏他人異樣的眼光,用超強決心與行動力逐一擊破栽培過程中遇到的關卡。
豐年雜誌
百大青農標竿藍毅綸 讓韭菜生產更友善與精準化

手握一把青翠鮮嫩的韭菜,藍毅綸眼中滿是自信的光芒,六年前離開工程師生涯,返鄉轉戰韭菜產業,一路上摸爬滾打,建立出自己的科學化生產管理模式,於去(2022)年獲選為第六屆百大青農標竿,面對周遭人的質疑,藍毅綸已能大聲地回應「我,做到了!」

鴨肉麵攤
飲食
【臺灣究小食】新竹也有綠洲──鴨肉麵

2022年米其林指南必比登推介公布之後,在網路上掀起討論。身為餐飲從業人員的我向來不太討論這些獎項,因為得獎是一種肯定,但沒得獎的人也始終很努力。
不過,在高雄名單中有個「鴨肉珍」倒是滿引起我的興趣。

新聞
農委會首選百大青農標竿 藍毅綸致力大溪韭菜產業轉型 味正琳尋香草國際通路

農委會遴選輔導百大青農,今年首度以遴選標竿楷模方式,盼引導青農跨域合作,串聯產業上中下游,一同打團體戰。今年第6屆百大青農橫跨農林漁牧各產業類別,包括桃園大溪韭菜農藍毅綸致力改善家鄉栽培韭菜使用生雞糞的傳統習慣,讓農業更環保永續;南投埔里香草農味正琳組織農民,希望尋找日本、歐美等更多國際市場通路。

小黃瓜、茄子、糯米椒、蔥、韭菜和九層塔
豐年雜誌
開心農場自己來,哪些菜苗最好種?

現代人當起城市農夫,不怕無地可耕,自家陽臺與盆栽就能成為一方天地,現在到花市裡買都市農耕盆苗,不用從種子育苗開始,連同介質、盆器、肥料,應有盡有,一次購足。

農業技術
【有機肥培特輯4】韭菜有機栽培的肥培管理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花蓮場)自2016年起,針對吉安鄉的韭菜施肥習慣進行訪查,並設計一系列的肥料試驗,重新擬訂施肥推薦量給農友。

新聞
產量更高!勝慣行 花蓮場建立韭菜有機栽培模式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市售有機肥料、蓖麻粕進行栽培試驗,在有機肥或蓖麻粕施用量達每期每公頃8公噸,氮含量為化學肥料2倍時,年產量可高出施用化肥慣行田區15至27公噸,但每公斤成本只較慣行高出2.4至4.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