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量更高!勝慣行 花蓮場建立韭菜有機栽培模式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適合有機栽培日本種韭菜進行有機栽培試驗。(圖片提供/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吉安鄉是花蓮縣韭菜栽培最主要鄉鎮,鄉內土壤大部分為中性至微鹼性,適合韭菜栽培,但有機韭菜栽培技術至今尚未建立,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市售有機肥料、蓖麻粕進行栽培試驗,在有機肥或蓖麻粕施用量達每期每公頃8公噸,氮含量為化學肥料2倍時,年產量可高出施用化肥慣行田區15至27公噸,但每公斤成本只較慣行高出2.4至4.4元。

花蓮農改場以適合有機栽培日本種韭菜進行有機栽培試驗,以化肥推薦用量每期每公頃320公斤做為對照,並以施用市售氮含量5%有機肥及蓖麻粕兩種肥培資材進行試驗,各分為氮素含量為化肥1倍、1.5倍及2倍3組比較,換算施用有機肥3組田區,有機肥用量分別為每期每公頃4公噸、6公噸及8公噸;因蓖麻粕氮含量與5%有機肥相當,蓖麻粕用量同於有機肥。

韭菜去年3月定植,每6週為一收穫期,截至今年5月中,共收穫8次進行產量調查。試驗發現,累計產量以施用2倍氮蓖麻粕每公頃179公噸最高,施用2倍氮有機肥每公頃167公噸次之,相較施用化肥對照組產量每公頃152公噸,分別高出27公噸及15公噸。

市售有機肥料每公斤13元、蓖麻粕每公斤8元,每期每公頃肥料成本分別為10.4萬元及6.4萬元,相較施用化肥每期每公頃1.6萬元,分別高出8.8萬元及4.8萬元,若以每期每公頃收穫20公噸計算,有機栽培韭菜每公斤售價只要較慣行高出4.4元及2.4元,即可有相當的收益。但花蓮農改場助理研究員倪禮豐也提醒,蓖麻粕具有蓖麻毒素,累積會對土中小生物如蚯蚓等有害,建議可與市售有機肥交替施用。

韭菜容易發生銹病等病蟲害,有機韭菜病蟲害防治雖無法與慣行農法韭菜相比,但仍可透過適當管理及友善環境資材,降低罹病發生機率。例如,定植前翻犁曬田,讓田區充分乾燥曝曬,採取高畦栽培,有助防治根蟎;育苗期避免韭菜苗種植過密,保持田區通風、不濕熱,可防白絹病;生育期氮肥不用過量可防軟腐病;防治薊馬,可用苦楝油稀釋5百倍噴施全株;防治銹病,則可以石灰硫磺合劑稀釋5百倍噴施全株。

花蓮農改場助理研究員呂柏寬表示,銹病是真菌性病害,當田間濕度高,株間葉片過密重疊就容易爆發,因此有機韭菜栽培4週至6週即可採收,切勿等到葉片過長過密,並且,田間染病植株也要清乾淨,降低病原菌,就可大幅降低韭菜染病風險。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舉辦「韭菜有機栽培技術田間成果說明會」,受到農友歡迎。(圖片提供/花蓮區農業改良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