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為有機栽培育種!第一個耐熱選育水稻「台農88號」 具高產潛力、抗病還耐儲藏

農業部農產試驗所育成水稻新品種「台農88號」,是農試所建置耐熱篩選圃選育水稻耐熱特性後所育成第一個品種,此品種具有高產潛力,稻穀容重量大,米粒白堊質率低,在高溫環境栽培產量變化不大,且對稻熱病有中抗程度以上抗性,是適合有機栽培的品種。

新聞
防治稻黑椿象 臺東關山6月中起分區、分時段焚燒稻草 未來仍鼓勵生物防治取代焚燒

臺東關山水稻田今年受到「稻黑椿象」危害,縣政府環保局接受鎮公所申請,專案開放焚燒稻草降低椿象族群,自15日起分區、分時段焚燒,降低空汙衝擊。稻黑椿象主要危害有機田區,今年有機稻田在農委會臺東農改場輔導以「黑殭菌」防治下效果良好,臺東縣府農業處表示,希望藉焚燒稻草徹底降低田間椿象族群,同時去化稻草殘渣。

新聞
綠盲椿象危害高山茶 利用草相管理可減少茶菁危害

綠盲椿象危害茶葉還沒有有效的有機防治方法,農委會茶業改良場建議,防治綠盲椿象除使用植物油混方等資材,因綠盲椿象偏好菊科雜草植物,茶樹生長期留養園中大花咸豐草作為陷阱植物,茶樹下的大花咸豐草可吸引綠盲椿象,讓牠免於危害茶菁。

新聞
有機大豆省工栽培降逾90%成本 智慧農業可避近千萬災損

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建立「有機大豆智慧省工生產技術平台」,透過播種機、除草機及選豆機等省工機械研發,幫助農民降低生產成本超過90%;並導入智慧化栽培管理系統,農民用手機就可做生產排程,防災避險,每年約可避免540萬至900萬元產值損失。

新聞
抗疫潛力作物紫蘇 花蓮農改場繁殖採種技術提高發芽率50%

紫蘇是藥食兩用作物,具有豐富機能性成分,目前國內市場需求有限,只有小面積種植,考量紫蘇是連續採收型作物,為快速利用種子繁殖,突破量產技術瓶頸,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發展「紫蘇有機栽培及繁殖採種技術」,可將紫蘇發芽率大幅提高50%。

農業技術
紫錐菊有機栽培技術,穩定生產兼防治5種病蟲害

有機農業是較不汙染環境、不破壞生態的永續農業耕作模式之一,可提供消費者健康與安全的農產品,在藥用植物栽培上尤其重要。紫錐菊(Echinacea purpurea)又名松果菊,為菊科紫錐菊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紫錐菊屬包含9個種,其中以E. purpurea、E.pallida及E. angustifolia等三種具保健成分。本文介紹紫錐菊有機栽培技術與常見病蟲害的非農藥防治資材,提供有興趣的有機栽培農民參考。

農業經營
育種與研發超群 臺灣紫錐菊產業獨步亞洲

近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臺中場)成功改良出適合在臺灣種植的紫錐菊品種,並研發出萃取等相關技術。後續由接受技轉的生技公司研製成多種紫錐菊產品於市面販售,其中位於桃園市新屋區的台灣德瑞特生物科技公司(簡稱德瑞特)主攻兒童保健食品,更成立「中華紫錐花發展協會」,期望能將臺灣打造成亞洲紫錐菊的原料基地。

新聞
產量更高!勝慣行 花蓮場建立韭菜有機栽培模式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市售有機肥料、蓖麻粕進行栽培試驗,在有機肥或蓖麻粕施用量達每期每公頃8公噸,氮含量為化學肥料2倍時,年產量可高出施用化肥慣行田區15至27公噸,但每公斤成本只較慣行高出2.4至4.4元。

農業技術
有機栽培的神隊友——附掛式旱田除草機

為了解決農村型小農雜草防除的需求,以及勞動力不足的現況,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花蓮農改場)研發適用於平畦栽培的附掛式旱田除草機,取代傳統以中耕機防除雜草,除了提高作業效率、節省農事成本,也提高了作物品質及產量,增加農民收益,更促進了有機農業的發展。

新聞
創造綠能下的綠金生產,2018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發表「農電共生」成果展示

2018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於9月27日至29日盛大展出,永續發展館為三大主題之一,繼臺灣修法推動非核家園後,發展綠色能源已成為國內能源政策的軸心,預計在2025年綠能裝置容量須達20GW,估計其中約17GW需要來自地面太陽能設施,換算總共需要約25,000公頃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