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農夫陳品睿
鄉間小路
【餐桌上的產地】苦瓜世代的殷紅果實

風颱天,屏北九如鄉耆老村的鄉間小路旁,遠眺大武山方向,烏雲疊嶂。一人身著亮眼的橘色吊帶工作服,走進那塊三分大的苦瓜田區,宛如布魯克林區準備搶救公主的超級瑪利。他的目光時而越過苦瓜架,時而落在濕軟的泥土上,有時猶在眼前,忽焉又射向遠方;一會從容理蔓,一會順勢撥鬚,間或順藤摘瓜,決定捨棄或保留,判斷只在一念;他找果、梳果的手勢與姿態,近乎反覆鍛鍊過才能習得的舞步,對他而言,均已成為日常的反射。他是陳品睿,一九八四年生的屏東囝仔,七年級農夫,有點田。

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2023年9月號 煮瓜好秋

臺灣夏天一年比一年熱,體感溫度動輒超過四十℃。
幸好,秋天就要到了,「好咧瓜在」,我們有瓜。
初秋是煮瓜的季節,本期Chill日挑瓜指南,讓你成為最「tshio-tiô」的選瓜高手;同時欣賞客座主廚廖小子如何揮劍劈瓜,展示絕不容你錯過的瓜食美學──
由瓜界三大王牌領銜,帶我們消暑、清熱、降火,逼退蒸騰的熱浪,迎向陣陣秋風颯爽,啊,真涼、真香……欲說還休,卻道煮瓜好個秋。

山苦瓜改良新品種「花蓮8 號」,導入高雌花性種原,有效提高產量。
豐年雜誌
葉果兩用新思維 特殊機能山苦瓜花蓮8號

山苦瓜是原民特色作物之一,原始的野生狀態有著小小的果實,大概像乒乓球一樣的大小,每個重量大約20~30公克,植株形態像是迷你型的苦瓜。在低海拔山區有時可見到山苦瓜的蹤跡,因果實小,隨機分布在苦瓜藤蔓之中,採收費工,難以產業化大量利用。

新聞
苦瓜教父全中和苦盡甘來 選育高雌花山苦瓜掀產業「綠色革命」山產店都愛用

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人稱「苦瓜之父」的退休副研究員全中和,挖掘臺灣山苦瓜,以結果數量高的高雌花品系育成8個品種,開啟產業「綠色革命」;並開發山苦瓜醫療保健等機能性用途,把山苦瓜從山產店帶進生技領域,創造上億元產值。

新聞
苦瓜雨後復耕 農改場根系通氣六步驟可救回9成植株

梅雨季連日降雨造成農田浸水,苦瓜根系往往因浸水缺氧萎凋腐敗,農民卻以為是感染蔓割病、疫病所致,復耕急著噴藥殺菌或補充肥料,仍無法挽回全園陣亡。農委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開發以恢復根系通氣性、導入有益微生物的復耕技術,可有效救回9成以上植株健康,降低苦瓜損失。

封面故事
【別怕,我們很可口】苦瓜翻身計 生命不可或缺的一味

酸甜苦辣鹹豐富味蕾,卻有人不愛「吃苦」,在不受歡迎蔬菜排行榜中,苦瓜時常榜上有名。何不苦中找樂,拿苦瓜拌沙拉、凍冰棒、打果汁,可以發現苦瓜也能從苦口良藥翻身消暑點心,即使是吃不了苦的人也想一口接一口,享受苦後回甘的美妙。

鄉間小路食物清零計畫
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2021年7月號 食物清零計畫

攤開長長的挑食清單,有的讓眾人齊喊「我也是!」但也有「這你也挑?」的神奇品項。而在吃與不吃之前,產地到餐桌的漫長旅程,已累積難解的剩食問題。如何讓剩食及挑食清單上的食材華麗升級,從製造者轉成搶救者?

農業技術
木黴菌消化太空包,搭配雞糞創造抗逆境資材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臺中農改場)於近年致力於微生物製劑的研發,開發出多種可提升作物逆境耐受性能力的微生物製劑,例如耐淹水、耐乾旱、耐高低溫等功能,並有提升開花能力及減輕病蟲害之功效。運用功能性微生物發展耐氣候農業,將是未來對抗極端氣候的新武器之一。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木黴菌菇包有機肥種植 苦瓜不怕淹、產量提升近4成

近年氣候變遷已成農業生產嚴峻挑戰,豪雨、淹水每造成龐大損失,臺中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稱臺中場)研發以木黴菌TCT768接種香菇種植後剩下的太空包,開發成新型有機堆肥,不僅將菇包廢棄物變成循環農業新資材,透過木黴菌菇包堆肥方式種植的苦瓜,可有效避免淹水損害,每分地產量還從2,300公斤增加至3,200公斤,成長率高達39%。

新聞
【發現臺灣農業競爭力】「苦瓜高接」獨占鰲頭,瓜仔尾不輸瓜仔頭

臺中市后里區蔬菜產銷班第6班主力培育苦瓜,善用高接法,嫁接南瓜根砧的接點向上拉高一節目,阻絕苦瓜根系鑽縫入土,植株長勢強旺,有助於防範病害,可拉長產期近1倍,到了瓜仔尾,品質依然高檔。拉高一節目雖然只是小訣竅,卻功效斐然,其巧思讓人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