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記錄一塊土地的重生,與東山「賢仔」的返鄉之路

黃文賢是土生土長的東山人,老朋友都叫他「賢仔」(臺語),老家在仙公廟附近,從小在淺山果園中奔跑長大。工作室成員第一次造訪他的果園是在 2015年 12月。

新聞
【舞春的食農科普】如果學校裡有一畝田——校田寶可夢

在食農的浪潮之下,除了帶學生們種種菜,體驗作物生長的過程外,還可以從中發現些什麼?校田其實就是學校最好的教室

新聞
【廚房小情歌】我想不出這世上比蜂蜜更浪漫更溫柔的食物了

高市旗山區大林社區為推廣無毒農業,讓社區居民知道無毒種植蔬果的好處,以及天然有機肥料的製作方法和知識,今年爭取高市府農再基金補助打造無毒蔬果園、製作天然堆肥。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來去「銀河」採筍!體驗農再社區人文生態

新店銀河農村再生社區以樟湖步道稜線和臺北市貓空相毗鄰,又以臺九線公路與坪林相通,具自然山色及田園之美。社區內因有宛如銀河下落的瀑布而得名,更有銀河洞登山步道,以及豐富的中低海拔鳥類與蝶類生態,吸引眾多遊客前來旅遊。另外社區位處雪山山脈支系,特殊的氣候環境與土質,亦使綠竹筍鮮脆甘嫩。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野望書寫】不浪漫的生態攝影

有時,「生態攝影」會讓我身邊較少觀察生態的人有種錯覺,他們以為在深山野嶺中,動物們會像白雪公主唱歌一樣地聚集過來,乖乖地讓你拍攝;或是覺得拍生態就是可以一邊愜意的旅行、一邊拿著鏡頭咻咻咻地,像打獵般獵取照片。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話有機】陳興宗:良食難求—給良食生產者的提醒與思考

此5因子又由許多次因子所左右,各次因子間也存在複雜交感。5因子滿足程度越高,作物越能穩定存活。這與有機農法、慣行農法、自然農法….等不直接相關,而一切都可以以科學角度去看待上述4+1因子,並從中找到解釋與對策。

新聞
電拖網耗盡漁業永續,執法不可走回頭

日前嘉義縣漁民到縣議會陳情,希望政府能夠開放3海浬的拖網作業,並且能適度開放「弱電流」之蝦拖網,讓蝦子魚獲量能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