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洋蔥
目前本季洋蔥採收已進入尾聲,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專家建議,採收後田區應以淹水加速植株殘體發酵分解,或是施用氰氮化鈣(俗稱黑肥)進行土壤處理,去除田間炭疽病病原菌,減少下一期洋蔥染病的機會。
高屏地區洋蔥正處於結球期,近日屏東縣恆春鎮、車城鄉已有部分田區洋蔥出現洋蔥炭疽病病斑,若未及時防範可能影響收成,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表示,由於洋蔥將進入採收期,農友應評估實際採收時間,使用短效性農藥及時防治,以免影響收益。
屏東縣是國內最大的洋蔥產區,3月起即將進入產季。今年因1月下旬、洋蔥結球前期氣溫偏低,且屏東地區僅農曆春節及2月中遇到短暫陣雨、天氣偏乾,適合洋蔥生長,預估產量可有正常年水準,每公頃收成約60至65噸。
屏東「綠農的家」是洪輝祥創辦的產銷平臺,連結農友與消費者,強調臺灣環境的改善須始於農業,進而推動農產團購、協助農友耕種模式轉型。而一直以來是屏東最大宗的作物──洋蔥,也在他們的行列之中,春天盛產的無毒洋蔥除了當令新鮮吃,到了冬季也能夠上桌成為溫暖湯品。
農會甚至可成立公司做物流,農會不能只靠信用部,有了冷鏈接著可以做物流,這很賺錢。但我們只能鼓勵不能強迫,有意願的我們絕對會協助,讓市場更穩定。農民團體不能只做生產端,要結合行銷端,農業問題一直不是生產技術而是後端。
「要讓資訊被農民拿到並改變決策行為。」陳吉仲指出,要讓老農獲得資訊最好的方式,需透過農會體系挨家挨戶地講,這次稻穀資訊就是將農委會製作的圖卡給農會,由農會轉交給每位來登記保價收購或直接給付的農民,跟他們說不要搶收,後續收入會更高。
除了發霉的問題之外,還有人在謠傳「洋蔥發芽有毒」,這類的訊息就如同年獸一般,每年時間到了就會跑出來亂一下,即便農政單位和食藥署不斷闢謠,民眾還是會忘記。主婦要再次呼籲,發芽的洋蔥、地瓜、蒜頭和芋頭等蔬菜,不具有毒性,只是風味口感略差,發芽後仍可食用,只有馬鈴薯不是他們的好朋友,發芽時具有毒性(茄鹼),不可食用喔!
「今日是快樂的出航期⋯⋯」3月28日,一臺從恆春發車的遊覽車,響起家喻戶曉的《快樂的出航》,歌聲來自恆春鎮農會農民、理監事、工作人員、家政班媽媽,這天不僅是他們上臺北的難得時刻,也是恆春半島洋蔥首航大日子,在縣長潘孟安帶領下,恆春、車城、枋山洋蔥打破以往盤商收購制度,由農會整合進軍臺北果菜批發市場拍賣,開出一公斤30元好價,比當天均價高了20元。
春暖花開的三月正是屏東恆春半島洋蔥的產期,不過今年全臺洋蔥豐收,價格直直落,目前一袋15公斤的大球洋蔥,產地收購價剩130元,跌破成本,恆春、車城、枋山農會今年首度試水溫進軍拍賣市場、推廣產地標章,期望打破以往盤商收購、喊價制度,建立恆春半島洋蔥品牌。
為因應全球氣候異常變化,穩定蔬菜供應,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推動災損設施重建輔導措施,並提高設施補助比例,由原先1/3提升至1/2,引導農戶興建結構強固型溫網室設施,以強化農業抗風防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