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明年的豐收 洋蔥採後田區處理有效降低炭疽病菌

洋蔥炭疽病可危害洋蔥葉片及蔥球,對洋蔥的產量與品質影響極大。(圖片提供/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今年屏東縣恆春鎮、車城鄉及枋山鄉栽培之洋蔥,受到0213雨害的遲發性農業災害影響,爆發炭疽病,造成約25%至28%不等的產量損失。目前本季洋蔥採收已進入尾聲,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專家建議,採收後田區應以淹水加速植株殘體發酵分解,或是施用氰氮化鈣(俗稱黑肥)進行土壤處理,去除田間炭疽病病原菌,減少下一期洋蔥染病的機會。

洋蔥炭疽病可危害洋蔥葉片及蔥球,對洋蔥的產量與品質影響極大。由於農民採收洋蔥之後,多會將不具經濟價值的葉片、根部及長不大的蔥球直接留在田中,炭疽病菌就會藉由這些洋蔥植株殘體在田間殘存,進而變成下一期洋蔥的感染源,造成危害。

高雄農改場作物環境課長曾敏南表示,為了避免炭疽病菌殘存田間,洋蔥採收完畢最好能將植株殘體移出田區,但由於農村欠缺人力,農民少做清園,多直接將植株殘體留置田中,作為土壤肥分;因此,建議洋蔥採收後,農民可以視田區土壤狀況,採取田間淹水方式,或施用氰氮化鈣進行土壤處理,降低炭疽病菌族群密度。

田區土質偏黏性、適合蓄水者,可仿照水稻種植,直接以淹水2至3週的方式,加速植株殘體發酵分解,以去除病原菌,曾敏南說,淹水除可去除炭疽病菌,還可讓田中有機質完整發酵,幫助有益微生物生長,讓洋蔥感染病害的風險大為降低。

但若是砂質土壤、不適合蓄水田區,則可以每分地25至50公斤的氰氮化鈣與土壤混拌。曾敏南指出,氰氮化鈣屬於鹼性肥料,遇水會分解產生具毒性的氰化物氣體,故可利用來殺菌,施用氰氮化鈣,田區應保持田土濕潤至少10天,以讓氰氮化鈣充分分解,且因氰氮化鈣碰到水就會開始分解作用,農友完成混拌後即應離開田區,避免毒害,施用後也需2至3週讓毒性氣體充分飄散,才可進入田區栽種作物、下田工作。

曾敏南說,屏東栽培洋蔥農民在採收完洋蔥後,多會閒置田區度過雨季,到7月底、8月初時再栽種田菁等綠肥,10月底才將新一期的洋蔥苗移植田區;因炭疽病菌不喜好感染田菁,故農友可視其耕作規劃,在洋蔥採收後就進行田區處理,或是等綠肥犁掉後再處理,均可有效降低田間炭疽病菌族群密度,減少下一期洋蔥感染炭疽病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