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期重疊價格下滑,恆春半島洋蔥如何找到新出路?

春暖花開的三月正是屏東恆春半島洋蔥的產期,不過今年全臺洋蔥豐收,價格直直落,目前一袋15公斤的大球洋蔥,產地收購價剩130元,跌破成本,恆春、車城、枋山農會今年首度試水溫進軍拍賣市場、推廣產地標章,期望打破以往盤商收購、喊價制度,建立恆春半島洋蔥品牌。

然而不論是產地直銷或拍賣,供貨、品質都必須穩定,農會倉儲管理系統也要到位,恆春半島洋蔥品牌之路才能走得長久。

面積大增、風調雨順,全臺洋蔥大豐收

由於前兩年冬雨多,產量差,洋蔥價格都不錯,去年一袋15公斤大球的產地收購價約250至270元,吸引農民大量栽種。

恆春洋蔥長期仰賴國軍採收,未來國軍若退場,人力成本上漲將是一大隱憂。

據農糧署統計,今年全臺洋蔥種植面積直逼2000公頃,和往年相比大約多900多公頃,再加上去年底洋蔥種植期碰到大雨,整體產期往後延,原本彰化、雲林一帶的洋蔥農曆年前就要採收,也往後拉到現在,重疊到恆春半島的洋蔥產期,目前產地收購價只剩130元,和去年相比幾乎是攔腰砍半,這價碼連成本都不夠,蔥農個個苦不堪言。

洋蔥種植成本一公頃大概35萬,平均產量可以到70噸,但許多恆春半島洋蔥農表示,洋蔥怕水,去年底播種時下雨,影響今年收成,預估只有3、40噸,換算一袋15公斤大概180元就是成本價了,「還可以付工錢,有一點點賺」,若不到160元就要賠了。

三月底,恆春的落山風接近尾聲,而土壤下的洋蔥正待採收,空氣中瀰漫著濃厚的辛香味。今年洋蔥盛產農民本該高興,但價格低迷,「究竟收還是不收都是艱難的選擇,」種洋蔥已有30多年的黃姓農民表示,去年中部氣候差、恆春好,因此洋蔥價格高,今年產期撞在一起,恆春就很慘。

這幾天恆春鎮農會的洋蔥集貨場從早到晚陸續都有農民將整卡車的洋蔥送進來。

建立恆春半島洋蔥印象

為了護盤,和進口、外縣市洋蔥區隔,今年屏東縣政府輔導恆春鎮農會、枋山地區農會及車城地區農會,申請洋蔥產地團體商標,不僅如此,縣府28日晚間還揮軍北上,將屏東洋蔥首度送進臺北果菜批發市場拍賣,期盼在全臺最大消費地建立品牌市場。

在縣長潘孟安親自拍賣加持下,首批60袋恆春半島洋蔥賣出一公斤30元高價,比當天均價10.5元高出近三倍,也比品質最好的上價17元高出不少,雖然首批試水溫成分大,仍為三個農會打了一劑強心針。

恆春洋蔥耐儲運,長年來都由盤商收購、喊價,好處是農民不用煩惱銷路,也不用擔憂倉儲、耗損風險,然而一旦豐收,就面臨被壓價的危機,今年屏東三個農會願意站出來收購、協助銷售,背後具有品牌行銷思維。

洋蔥採收後需經自動選別機分成大、中、小三級,再透過人力包裝。

恆春鎮農會總幹事林順和說,恆春洋蔥風味佳,但因為沒有做品牌,常有盤商將外縣市或進口洋蔥,混進恆春洋蔥一起賣,這次縣府協助註冊產地團體商標,貼有商標的網袋是由三家農會持有,這樣一方面可達到品質控管,也可以慢慢建構消費市場認識恆春洋蔥的特性。

林順和說,未來也在思考逐步和北部農會建立合作平台,那麼以後蔥農就不用擔心因為和中部撞期被壓價了。

農會護盤,拉抬產地價格

除了行銷品牌,由農會出面收購、整合拍賣,更帶有濃厚護盤的意味。

一位黃姓農民表示,臺北拍賣市場這幾天洋蔥一公斤(上價)還有17元,換算下來一袋15公斤的大球至少可賣255元,「就算扣掉中間運輸、給拍賣市場的手續費,農民也還有200初可賺」,好在農會願意用150元收購,送到臺北賣賣看。

為了29日屏東恆春三個農會的品牌洋蔥首度在北農市場亮相,司機直到夜間仍在理貨。

屏東縣政府農業處農業產銷科長陳美智表示,增加多元銷路,打出恆春洋蔥特色,可發揮母雞帶小雞的作用,增加產地價格,「我們沒辦法控制市場價格,但我們可以讓東西分流,增強市場競爭。」

目前恆春半島洋蔥才剛要進入盛產期,熟悉產地的人指出,28日產地已開價到每袋15公斤120元,因為更下游的分銷商一公斤願意出的價格不到10元,不過因農會收購價較高,所以農民還可有別的選擇。「業者自己也知道這點,他們只是在打心理戰,製造農會壓力,期望價格再拉低。」

拍賣市場必須穩定品質和產量

這意味著農會必須努力將洋蔥賣出去,不能賠本,才有能力跟盤商抗衡。

恆春半島洋蔥的確有其品牌優勢,每年東北季風南下時,屏東會形成落山風,落山風強力吹拂雖會造成洋蔥桿倒伏,但也成為助力,讓恆春半島的洋蔥養份集中在球莖,採收時個個碩大,飽滿多汁、甘甜但不辛辣,簡單涼拌就很好吃。

但要把東西賣出去,品質好只是基本,如何穩定供貨才是考驗。以美濃瓜為例,嘉義太保是美濃瓜大本營,但印著水上鄉農會logo的箱子,在拍賣市場承銷人間的名聲卻比太保好,一件價差可到7、80元,長期拍賣美濃瓜的拍賣員直言,「太保價格一崩盤就不送來賣,無法穩定供應,怎麼有好價。」

從沒開車上過臺北果菜市場的司機阿成從早忙到晚,直到晚上9點多疊好洋蔥後,才稍作歇息。

前兩年洋蔥價格大好時,恆春半島三個農會幾乎收不到洋蔥。「價格好農民不會交,價格差就一直要求農會出來收」,這是許多農會人員共同的心聲。

然而未來如果要經營拍賣市場,恆春半島各農會如何和農民建立長期關係、簽約契作,甚至仿照美濃農會護盤紅豆價格,從源頭提供種子、管理藥物殘留、輔導栽培技術,留住農民的心,深深影響未來通路合作意願。

缺工問題難解

此外,恆春洋蔥長期仰賴國軍採收,沒有機械化,人力成本是未來一大隱憂。

恆春半島的洋蔥多數仍是人工採收,每年國軍會會支應200名陸戰隊軍人協助這段洋蔥產期,較辛苦需彎腰拔洋蔥的工作通常會由國軍負責,待土裡的洋蔥在田間曝曬2至3天後,經驗老道、俗稱千歲團的採收工人再踏入田間,拾起一顆顆洋蔥剪斷洋蔥頭和殘存的根,就可一一放進籃子裡,在由國軍接手抬上大卡車,準備送到集貨場。

今年恆春洋蔥盛產,為了打品牌,恆春鎮農會又大量收購洋蔥,集貨場裡的洋蔥選別機也動用10多位的國軍人力,將選別機分好大、中、小球的洋蔥進行包裝。

不過最近幾乎年年都傳出國軍退場消息,加上恆春半島農田細碎,相較於中部洋蔥產區早已機械化,未來若國軍真的退場,成本勢必上升。

倉儲、資金都要到位

另一個重大考驗是倉儲能力,根莖類可耐儲存,盤商皆會建立大型冷藏庫,溫度控制在0~2度C,本土洋蔥約可儲藏3~6個月,因此每年大約9月,貿易商便會開始進口國外洋蔥。

各項倉儲、冷藏電費都需要資本與專業管理,這也是農民為何必須將洋蔥交給盤商的重要關鍵;相對地,利潤伴隨風險,一旦倉儲管理不佳,盤商就會賠錢,農會也不例外。

林順和表示,洋蔥儲藏需要高度專業,要是烘乾和儲藏的溫度、濕度調整不佳,蔥頭就會爛掉,期間的耗損壓力相當大。

最現實的是資金,一位產業人士說,收購洋蔥時是現金交付,「每天都是幾百萬進出」,必須具有一定的週轉能力,否則收購者會先垮掉。

這幾天恆春鎮農會集貨場的洋蔥選別機幾乎日夜不停歇。

農民同樣有資金週轉壓力,五、六個月的洋蔥栽培期間全無收入,還得支付種子、農藥、肥料、人工成本,因此有些盤商會預先提供種子、資材給農民,換取農民交付洋蔥。

而且盤商提供的還是優質種子「708」,枋山農會總幹事陳德慶和車城農會總幹事林茂盛都提及,洋蔥最怕雨水,「708」品種適合恆春半島,不僅球型漂亮,最重要的是耐濕,深受農民喜愛,種子常缺貨。

從資金、倉儲、種子,乃至於管理能力、通路,都是農會和相關農政單位想要突破現有盤商制度時,必須面對的嚴苛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