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雜誌
力大生技復育日本黑蜆!開啟另類臺灣「黑金傳奇」

原本主要生長在日本島根縣宍道湖的「日本黑蜆」,目前列為瀕危的生物,臺灣水產養殖業者力大生技引進國內後,在臺東知本的水產養殖園區,以虱目魚、白蝦和日本黑蜆生態混養的方式成功復育,用東部純淨的海水混合淡水,加上全程無添加人工飼料及不用藥無抗養殖,不但拿到全國第一家的「有機水產養殖認證」,也獲得「清真認證」。日本黑蜆製成的蜆精及蜆錠,因為營養價值豐富,成為購物臺熱銷的保健營養品,現在日本業者積極接洽要將日本黑蜆回銷日本,力大生技將開啟一頁另類的臺灣黑金傳奇。

YU01 七股 臺南新農 蚵學教室 三股社區
新聞
【遊於農01】三股社區「蚵學教室」小旅行 聽農漁村故事品嚐鮮蚵、紅蔥酥

臺南市七股區是全臺最西邊的行政區,因為靠海,從很久以前曬鹽、養殖產業就很發達,除了有知名的七股鹽山,更是臺灣虱目魚養殖重鎮。三股社區是七股區裡的一個小村落,居民兼營農、漁業,養蚵之餘也種種紅蔥頭,七成的漁業與三成的農業,顯現居民靠海吃海之餘,仍在近海鹽鹼地辛勤農耕地拚搏精神。

臺南新農 推薦主圖YC01 鮮饌以虱目魚加工冷鏈一 條龍,將新鮮的虱目魚直 送消費者手中。
新聞
【陽光物產03】鮮饌投入虱目魚加工冷鏈 穩銷超市通路

臺南學甲是虱目魚的產區,十年前原本與妻子吳素雯從事皮包生意的洪志民,返鄉接手岳父的虱目魚養殖產業,成立鮮饌公司及品牌,不但進行契作及混養虱目魚、白蝦和草魚,還以一條龍的虱目魚加工冷鏈,從分切、包裝、冷藏到通路端上市,並且成功打進全聯超市,站穩虱目魚的冷凍魚鮮市場……

海洋野生魚類正在加速減少,水產養殖產業無疑是減緩這種趨勢的一大解方。
新聞
一直做好事直到世界改變──以「數位智慧」走入養殖新世代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所發布的《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披露,在2021年人類消費的養殖魚類總量,或將首次超過野生魚類。FAO主任Manuel Barange將其視為一個里程碑:「這意味着在過去50年裡,包括水產養殖、內陸魚和深海魚在內的魚類供應量顯著超過了人口量的增長。」

在學甲鄉間路上,不難看見運轉著打水車、連綿的養殖魚塭,徐嘉隆獨立的溫室養殖場顯得格外醒目。
新聞
【在地農人01 】無抗養殖生食等級鮮蝦──海水循環利用 徐嘉隆建水產王國

學甲區是臺南養殖漁業重鎮,利用魚塭養白蝦、養虱目魚不稀奇,一夫水產創辦人徐嘉隆卻是用搭建溫室養蝦, 利用海水循環系統養殖,大幅節省水資源,且無須投放抗生素,卻能養出生食等級白蝦及草蝦,供應飯店餐飲、日本料理店使用,甚至外銷北美地區。

新聞
【未來農業系列報導】七年級返鄉組好蝦冏男社 生態養殖霸王蝦熱銷海外

人口外移嚴重的農漁村,存在隔代教養,人口老化,產業蕭條等問題。因應科技發展,智慧養殖如雨後春筍般的興起。

8位雲林七年級生,將荒廢20年的魚塭重建為白蝦養殖場,突破傳統慣行養殖方式,堅持養出安全又健康的好蝦,智慧化養殖成為傳統養殖戶轉型成功的典範,鮮甜的霸王白蝦更外銷世界!

新聞
多種海洋生物可吸收病毒 保持海中病毒量平衡

許多種海洋生物能在過濾海水、獲取氧氣與食物的同時吸收病毒顆粒。根據荷蘭皇家海洋研究中心(NIOZ)海洋生物學家Jennifer Welsh的論文,說到吸收病毒顆粒的海洋生物,最有效率的是「海綿」。Welsh說:「當病毒感染細胞,它會利用宿主製造新病毒。一旦新病毒被釋放出去,自然會去感染更多細胞。」然而Welsh發現海洋中雖然有為數眾多的病毒顆粒(光在一杯海水中就有超過1億5,000萬個病毒顆粒),但它們絕大多數會變成各種海洋動物的午餐。

新聞
全球漁業水產養殖概況 FAO指出:魚類人均消費量創新高紀錄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日前發布「全球漁業及水產養殖概況」(The State of World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SOFIA)報告指出,全球每人平均魚類消費量已刷新紀錄,來到每人每年20.5公斤,且預估未來10年仍將持續增加,顯示魚類在全球糧食及營養安全中的重要性。

新聞
水下的視界:智慧養殖再進擊 「水下感測技術」成產業優化一大助力

海洋科技包括海域觀測探測科技、海洋資源與海洋資訊網及資料庫建置、海洋防災科技、海洋生物學、水下技術等,其中水下技術是關鍵技術之一。水產試驗所利用水下攝影機,可即時分析水下養殖魚群影像,並研發水下聲學的感測技術,以協助養殖戶及時掌握養殖魚群的數量與大小的變化,提升養殖經營管理效益。

封面故事
益生菌:水產和水體間的平衡點 有益微生物在水產養殖產業的應用

為了有效提高水產養殖生物的育成率,應用有益微生物已成為水產養殖環境管理與健康管理的重要工具,不僅可以有效維持養殖環境的穩定,更可以透過與飼料的配合提高養殖生物成長與免疫能力,有效提高養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