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雜誌
太平洋畔見釋迦:遠渡重洋的果子,身世波瀾不斷

臺東,蔚藍絕美之地。若至臺東直奔市場、水果行,先入眼的許是一籃籃翠綠、彷彿滴得出水的釋迦。釋迦是季節性水果,一年中品嘗到大目釋迦代表已近中秋,過年時分則是鳳梨釋迦盛產,強烈甜味在口中化開,直是人間最大美味。但近年來臺東不時登上媒體版面,卻也是因為產值與果實都不小的釋迦,歷經中國禁輸、又開放部分進口,引發蟲害檢疫、政治因素交雜的波瀾。

新聞
從「食火炭」之鳥到南國「嘉」餚,臺灣火雞養殖的滄桑小史

在火雞的食材歷史中,日本人統治臺灣時的相關作為,其實是一個比何時何處輸入,更值得投注目光的議題。火雞之進入臺灣人的飲食文化,大概不能捨此時而它論。事實上,戰後臺灣農政單位的相關措施,在策略上仍然延續日本人的規劃,而1910年至1980年間臺灣本土火雞飼養數量基本呈現持續上升的大勢,則足以說明這個時間縱軸上的發展特徵。

新聞
是「誰」讓歷史動起來?成大李鑑慧以動物觀點重寫英國工業革命史

提及英國18、19世紀的工業革命,你會想到什麼?鐵路、火車、煤炭、瓦特與蒸汽機?在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李鑑慧心目中,漫步田野的牛羊、奮力拉車的馬匹,同樣是對人類工業發展與城市打造卓具貢獻,卻又最被忽略的「隱形功臣」。

新聞
從素食到新蔬食 臺灣成為素食大國之路──素食的臺灣史

臺灣素食普及而多樣化,到處都有素食餐廳,連超商也設素食專區。臺灣不但被國際媒體列為「素食友善國家」(Vegetarian-friendly countries),還是全球素食材料「素肉」(Meat analogue, Vegetarian meat)供應中心,堪稱素食大國,這些都建立在臺灣擁有相對廣大的素食人口。

新聞
【漁的大歷史】蒸汽機不只帶動工業 深入大海的現代漁業該航向何方?

即使是在現代,工業化的漁撈活動搭配著巨大的拖網船、先進的電子儀器及有力的甲板絞機,人們仍然在複製史前的策略。數千年來,人只要移動到新的漁場,總是能夠解決資源枯竭的問題,拖網船至今依然會在公海這麼做。可是,這個策略最終會失去效用。那麼唯一的選項就是關閉漁場,讓魚群資源恢復。

新聞
發酵百百種 酸味永流傳──醋與時間的風味小歷史

醋的奇妙之處在於全球可見,每個古文明在數千年前都有各自獨立發現醋的時刻。直到時間演進至文本記錄時代,我們才知道醋早已有著發展完善的文化、醫學與烹調底蘊。隨著歷史上帝國版圖的擴張,人們對於醋的愛戴也隨之散播,促使其在世界各地的成長與發展。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第二苗圃舊茶園。(攝影/里昂紅攝影工作)
新聞
草山曾經有茶園──陽明山上被遺忘的臺灣茶產業

大屯山區不僅是雲霧繚繞、氣候較為潮溼的丘陵地帶,且離港口市鎮(淡水)距離不遠,有商業貿易上的便利性,故適合投入經濟作物的生產。所以,不論是從自然環境或從人文環境的角度來看,大屯山區的丘陵坡地確實適合作為茶樹的種植環境,這個地區不僅符合茶樹生長條件,也有利於後續茶葉的產銷。

新聞
【飽讀好書】《白垃圾:美國四百年來被隱藏的階級真相》

作者南西.伊森伯格為美國早期歷史的專家。本書揭露了美國史的黑暗面,告訴你美國社會的根本矛盾並不只是黑白種族衝突而已,無所不在的階級問題,只因為相同的膚色而被掩蓋起來了。

榕樹
土地
【大人的植物課】老樹時光走廊

老樹,往往給人穩定、可靠的印象。孩提時爬來鑽去的老榕樹身,畢業時互道珍重的鳳凰花開,大學校園高聳入天的椰林路,陪伴人們經歷不同的成長階段。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有些你我身邊的老樹,最初是遠渡重洋的引進植物,除了訴說著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環境的想望,也隱藏了當代政權對於內政擘劃上的想像,影響著今日城鄉的景觀容貌。

新聞
【飽讀好書】《紙上明治村2丁目:重返臺灣經典建築》

但花蓮縣政府卻反其道而行,迴避水岸整治工作,放棄打造優質臨水景觀的機會,也讓歷經八十多年歲月的老橋離開原位。期待未來能看到溪溝重見天日,充滿歷史意義的老橋也能回到原本的崗位,繼續成為發生故事的記憶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