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鯨記》、《白令海峽的輓歌》
藝文
【文明野味】漁人的搏鬥

Discovery頻道《漁人的搏鬥》(Deadliest Catch)記錄阿拉斯加捕蟹船的討海生活,無論在收視與評價都是真人實境秀領域的翹楚,數以千萬人都曾透過它隔空領略過白令海峽的殘酷,此秀自2005年開播至今洋洋灑灑過了18季,養一個孩子都可以上大學了。

《荒野之狼》、《徬徨少年時》
藝文
【文明野味】破殼的防彈少年們

身邊許多男性同儕迷戀K-POP舞臺上那些鉛筆腿的熱舞女團,長期以來我隱約能感受到K-POP無遠弗屆的規模與威力,即使輕度臉盲症患者如我至今仍無法辨識其中任何一位巨星。

《銀河鐵道之夜》、《羅生門:芥川龍之介小說選》
藝文
【文明野味】坐火車的抹香鯨

提到火車,你首先聯想到什麼呢?是朱自清爸爸的橘子、慈母為入伍兒子準備的鐵牛運功散,是林強的〈向前行〉,還是近日重登大螢幕的磅礡史詩電影《齊瓦哥醫生》?火車與驛站送往迎來,見證了現代文明與個人生涯中各種糾結的時刻,生離死別,戰爭與移民。

藍灰蝶
藝文
【文明野味】蝴蝶、人魚與魔法

年初,我在家附近的銅錢草叢上看到一隻小蝶,顏色像剛破曉的冬日天空,迷濛的淡藍透紫,不比一元銅板大。我特地拍照,過一陣子找來徐堉峰所著的《台灣蝴蝶圖鑑》灰蝶專冊比對,發現它是灰蝶科(英文暱稱為Blues)中的「藍灰蝶」。翻閱圖鑑之後,才知道這種蝶類的中英文泛稱並不能展現其多樣性,牠們經常不是藍也不是灰,背、腹面的翅膀顏色與花紋也有戲劇性差異。

清朱汝琳畫作<草蟲卷>
藝文
【文明野味】小強色彩雅潔

有一次出門逛日用雜貨店,結帳時發現店門口顯眼的地方擺了一塊紙板,上面釘了幾排小型塑膠袋包裝的褐色假蟑螂。

《Somewhere好地方》、《鰻魚為王》
藝文
【文明野味】沉沒之島

不久前順遊雲林與嘉義沿岸,是為了看一眼反覆出現在電影中的奇幻水鄉。黃信堯的紀錄片《帶水雲》採集雲林口湖風景,此地與陳玉勳的《熱帶魚》、《消失的情人節》拍攝地點嘉義東石相連,這片腹地百年前是潟湖,之後拓荒成良田,近40年因超抽地下水與海水倒灌,良田再度被上天收回,現今四處都是水淹民居、馬路與電線杆一截截沉入海中、海邊枯樹敗倒的超現實畫面。

藝文
【文明野味】如此沉迷:大河戀與羽毛賊

年幼時,我曾跟隨表哥到阿嬤家附近水圳釣魚,有樣學樣地做了一根自製釣竿,釣線另一頭綁的是虛擬魚餌:一顆鈕扣。我的表哥長大後依然熱愛釣魚,他曾經半夜和一群漁友搭小船前往外礁海釣,漲潮的時候礁島表面積漸漸縮限得剩下一張地毯那麼大,一群漁友就這麼無路可退地於暗夜中垂竿,破曉時船老大才返回孤島接他們回家。

華語版《捉迷藏》、臺語版《覕相揣》
藝文
【文明野味】博物館的貴客:恐龍、雲豹與小朋友

5月,臺中科博館BRT候車亭頂棚出現六隻恐龍,古典筆觸與柔美色調出自於臺灣繪者鄒駿昇之手,一掃過往恐龍(以及臺灣各種為了翻新而粗製濫造的彩繪)視覺上經常帶給人的暴烈與壓迫感,在我看來是一次相當成功的地景改造。

《牡蠣男孩憂鬱之死:提姆.波頓悲慘故事集》(圖片提供/時報出版)、《黑暗騎士崛起:蝙蝠俠全史與席捲全世界的宅文化》(圖片提供/木馬文化)
藝文
【文明野味】有一種宅叫蝙蝠俠

2009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舉辦過一場電影導演提姆‧波頓(Tim Burton)的漫畫特展,波頓原本是迪士尼的畫師,後來轉行成導演,擅長打造復古、憂鬱、哥德式冒險的異想世界,當時他已經是好萊塢的明星導演之一,此前他的《剪刀手愛德華》、《蝙蝠俠大顯神威》、《地獄新娘》等一長串作品已經是談及美國通俗片史時完全無法繞過的障礙,簡而言之,「提式風格」已經是一種文化現象,有看電影習慣的一般大眾可以豪不費力地把它當成共通話題。

《八月狂想曲》
藝文
【文明野味】蟻夢

「有時,我也會夢見自己成了人類,在數字裡跋涉一生
穿越無數的0,或穿越無數的同類向更深更深的慾望森林探險……」
──辛金順,〈蟻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