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茶文化
封面故事
擺一席世界茶湯會:英國人為什麼都喝紅茶?西藏人愛喝鹹奶茶?

曾經,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會種茶、製茶的國家,直到19世紀,園藝家羅伯.福鈞受英國東印度公司之託,耗時三年深入中國內陸,將茶葉種子、茶樹以及製茶技術竊取至英屬印度,成功在喜馬拉雅山區產製出高品質的茶葉,此後茶不再是中國的專利商品,幾百年來隨著貿易與外交活動,在世界各地開枝散葉,長出各異其趣的飲茶文化。

Ruby李茹萍
封面故事
就像在家裡客廳一樣自在,茶是日常生活的美好享受

清山寶珠,一個貴氣又優雅的店名,一個看起來像購物的店面,空間中飄散著淡雅茶香與妝點在各處的植物,「歡迎進來喝茶聊天,還可以順便逛街喔。」菜單上寫滿了各種臺灣茶的名稱,還詳列了風味,翻到最後竟然也賣蛋糕和餐點?主理人Ruby(李茹萍)嫣然一笑說:「為什麼不行?咖啡廳裡喝咖啡配甜點,茶廳當然也要吃東西,我們連高腳杯都能拿來喝茶。」

品茶
封面故事
喝一杯製茶師的自慢茶,品嘗臺灣茶的老味道

「從小家人就習慣喝茶,但我都覺得又苦又澀,不懂欣賞甚至還有點討厭。」製茶師Ryan(廖偉淳)靦腆的笑著說,直到有次到國外,發現外國人對臺灣茶的認識竟然比自己多,「霎時覺得很丟臉,為何連自己土地的文化都不知道。」從此踏上習茶這條路。

封面故事
一杯茶承載一個時代

1895年來臺的美國記者戴維森,對大稻埕的揀茶女盛況印象深刻:「她們的衣著越漂亮越好,化妝也很細心。頭髮常是藝術的作品,把芬芳的玉蘭花滿插於頭上。」揀茶女坐滿茶行的亭仔腳,挑除毛茶的雜枝跟壞葉,以揀茶斗數換取用來結算工資的「茶籌」。大稻埕沒有種茶,為何會成為北部最繁華的茶業貿易中心?讓我們回到1869年,臺灣茶走向世界的起點。

茶小樓A May
封面故事
用心也用新,以喜歡的器物喝出茶的儀式感

命中註定與臺灣茶有緣,「茶小樓」的茶藝師A May(李素梅)愛上臺灣茶的契機很簡單,小時候跟著爸爸喝茶享受天倫之樂,長大後跟著同學去茶藝館泡茶,迷戀上喝茶的氛圍,最後因緣際會嫁給雲峰茶莊二代老闆,進而開始學習茶、了解茶,自然地愛上茶湯的清香甘甜,深入走進臺灣茶文化的浩瀚宇宙。

資深茶人龔于堯、人類學者余舜德
封面故事
龔于堯×余舜德:一茶一視界,與茶對話的生活藝術

茶藝是容納眼、耳、口、鼻、身五感的藝術文化。我們在幽微的茶香裡走過戒嚴、茶藝百家爭鳴的時代,看著台式茶藝在中國遍地開花、成為顯學,在臺灣卻未能有明確的定位。國際茶顧問龔于堯、研究茶的人類學者余舜德梳理臺灣茶的脈絡,也將視野投向世界。臺灣茶藝為何有極重要的地位?為何吸引兩位專家傾注時間鑽研?用品飲一壺茶的時間,一起認識他們眼中的臺灣之光!

女兒不懂茶
封面故事
紅烏龍逆轉勝,低海拔的清甜新風尚

相較於知名的臺灣茶種,上市僅14年的臺東鹿野紅烏龍屬較年輕的品牌。面對「海拔越高、味道越好、價格越高」的大眾認知,低海拔的鹿野茶過去一直處於配角地位。然而,不再追逐不屬於自己的光環,轉而正視真正的在地價值,紅烏龍即是低海拔孕育出的暖香清甜。親和的茶性,引領鹿野茶走出自己的路,開創嶄新的茶風尚。

鄉間小路回甘台茶時光
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2022年1月號 回甘台茶時光

一心二葉放入滾水,水色漸如琥珀,入口竟香味流連、後韻回甘。這杯使五感甦醒的清新飲品,以「Cha」與「Te」之名風靡全世界。回望歷史,茶從陸羽的《茶經》為人所知,因植物獵人羅伯.福鈞開枝散葉,由約翰.陶德與李春生引入臺灣,在世代茶人努力之下,締造出最好的台茶時代。

採茶
封面故事
扎根野放茶園,家族茶業生機不滅

三峽谷芳有機茶園裡的野放老茶樹長得比人高,竄生的枝枒上有毛毛蟲蠕動,谷芳老闆李昌峻卻不緊張,「多的我們再摘,不強求。」身為製茶家族的第五代,他知道與蟲協作、順應自然不是偷懶,而是將精力省下,培養順應時代變化的身段與膽識,才能做好茶這門生意。

劉鳴升與林琮盛
封面故事
跟著茶芽重生茁壯,沖泡家園回甘韻味

南投縣魚池鄉仙楂腳社區入口有面文化牆,上頭的馬賽克圖樣,是居民撿拾在921地震中摔壞的杯盤甕瓦拼貼。仙楂腳「森林紅茶」老闆娘劉鳴升在拐彎處貼出一個大茶壺,壺旁圍繞小茶杯,她與夥伴見證這個臺灣重要紅茶產區的沒落,又在震後親手呵護茶業重生的新蕊,成果獨飲太寂寞,他們要與社區共享。因災難重創的心,也如壺中的手採一心二葉緩緩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