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好的林投葉。
土地
【織物記憶】不是女鬼,是好吃的情人粽

小時候常聽大人講起臺灣民間傳說林投姐的故事,故事中的女主角在林投樹自縊,字字句句驚悚嚇人,連長輩都會特別提醒,行經海岸邊要避開長滿林投樹的樹林。白天從遠處看向樹林內部,一股幽暗詭異的氣息席捲而來,隨著冷風搖曳、樹葉發出颯颯聲響,更添可怖之意。

層次分明的水稻田景色是電光部落的一大特色。
農業經營
電光部落農食好風景 傳承原民飲食文化

在清光緒年間,遷徙到恆春又返回花東縱谷的阿美族人,將牛隻畜力開墾、犁田的農耕技術帶回,建立雷公火社,即今天的電光部落。由於天然環境優越,在日治時期「東臺灣咖啡產業株式會社」曾於電光成立東臺灣「日之出」農場(日治末期殖民政府將「雷公火」更名為「日出」),於800多公頃的山坡地發展咖啡栽培業。於國民政府時期,電光溫暖溼潤的丘陵坡地,吸引了大量的西部移民者前來種植香茅。

封面故事
手牽手出力釀祖傳的酒,讓人與風土緊緊相依

位於臺東都蘭的出力釀酒廠,由阿美族高家與兩位女婿共同經營,其中由許震銓(Liliw)、高悅心(Putal)與高瑞閔(Pukaw)負責釀酒。對這群返鄉人而言,生計是第一考量,正巧出力釀團隊在初創階段得知「自然酒」的概念——呈現酒的天然風味,是未來趨勢。祖傳的釀酒技術給了後代新方向,既能沿襲傳統、兼顧生計,又能與新風尚接軌。

各期雜誌
《鄉間小路》2023年1月號 風土不打烊.臺灣地酒BAR

想要喚醒記憶中農產果物的芳香,或是透過品啜探索臺灣的味道,深夜裡亮盞燈的「臺灣地酒Bar」是你最好的歸屬。只要這個月前來酒吧,我們便把四支嚴選臺灣地酒一次奉上。好奇臺灣山河、林木、潮汐的味道嗎?調酒師都能在酒液中演繹。無論純飲或調酒,能讓每一位客人在風土中沉潛及微醺,便是臺灣地酒Bar的最終目的。

封面故事
石煮鍋裡的鮮香,訴說馬太鞍部落與水共生的古老文明

花蓮縣光復鄉的馬太鞍部落位於馬太鞍濕地,族人自古以來與水相伴。紅瓦屋老地方文化美食餐廳的第二代老闆鄭宸誼(Amid),以餐食為基地,推廣馬太鞍阿美族與水共生的飲食文化。石頭火鍋呈現族人的傳統生活形貌,檳榔葉鞘為食器,野菜魚蝦為食材——憑著祖先留下的智慧與大自然的餽贈,簡單亦能成就佳餚。

新聞
提供氣候變遷解方的原民野菜智慧 「新野菜美學」特展即日起展出一整年

農委會林務局「新野菜美學」特展,即日起於林務局市定古蹟保育小站展出展出至12月31日止,透過展場中的四季野菜圖鑑、20種原生作物種子,以及在展場外草地展示人工栽培野菜,讓民眾親近其不曾認識、食用的野菜,認識阿美族野菜採集文化。

土地
【神明好農情】祖靈的夢幻成真

1989年推出的美國電影《夢幻成真》,片中農場主人聽到一個聲音說:「只要建好了,他就會來。」這個他,指的是誰呢?農場主人在玉米田建好棒球場,目睹被判終生球禁的球員鬼魂來打球,死去的父親也來了,農場主人發現心中的缺憾因而彌補……。

封面故事
【原味觀察】串聯風土人文的原食力

石板烤肉、小米酒、原住民風味餐,是許多人對於原住民飲食的印象。作為一位研究原民飲食文化的漢人學者,2004年起我投身原住民觀光和風味餐的田野調查與研究。從食客、廚房小幫手到與族人協力合作,「原味」也成為我個人的日常與記憶。

土地
【非關爬山】家在山海之間

烏雲集結在頭頂上的麻荖漏山,叢間的風透著溼涼,大夥不自覺的加快揮刀的速度,不一會藍色貨卡的背上就疊滿了一丘綠。此時遠方山腳下的成功鎮還安詳的依偎在太平洋邊,海天一片亮藍,判若兩個世界。

土地
【農遊食趣】飛魚將飛往何處

所謂「信魚」指的不只是這魚信守時間約定,總在該出現的季節依著固定路線成群游來,更指的是信任與依託,相信牠能為人類生活帶來無虞安心,為文化帶來傳承。符合條件的魚不多,最出名的有兩種,冬天一種、春夏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