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強化農產品農藥檢測 斥資近8.4億元「農產品檢測情資中心」今動土 估115年底前完工

農業部農業藥物試驗「農糧產品安全品質檢測與情資分析中心」今(11)日動土,此建築總體投入計畫經費8.398億元,預定115年年底前完工。農業部部長陳駿季表示,農產品農藥檢測保障消費者食安,也能輔導生產端農民改善栽培管理,但相關數據需要系統性整合,將由此中心肩負起任務,提升檢測效率,以供農業改良場試所精準輔導農民。

新聞
衛福部公告「中藥材農藥殘留限量基準」 統一管理20項中藥材 115年正式生效

衛福部6日公告訂定「中藥材農藥殘留限量基準」,統一管理赤芍、丹參、天麻等20項中藥材的26項農藥殘留限量基準,這次第一階段統一管理中藥材以國人使用較頻繁、較常見農藥殘留品項為主,後續將持續檢討管理農藥殘留限量基準散見其他命令、公告的中藥材。

臺東縣賓茂部落中毒案已造成3人死亡,經檢驗疑為毒物媒介的小米粽含有劇毒農藥托福松。(圖片來源/衛福部提供)
焦點
臺東蝸牛小米粽中毒案 食餘檢體驗出劇毒農藥「有機磷托福松」

臺東縣賓茂部落疑似食物中毒案件,已造成3人送醫後不治,尚有6人在加護病房。衛生福利部次長林靜儀今(19)日出面說明,初步在小米粽食餘檢體中檢出「有機磷托福松」,屬劇毒農藥,急性期約5至30分鐘會出現症狀,此農藥目前有解毒劑,會再持續了解食材來源跟製作過程;另2項檢體蝸牛及血桐則未檢出農藥。食藥署、疾管署及專家與臺東縣衛生局將持續追蹤事件發展,並配合檢察官進一步釐清中毒原因。

新聞
檢出農藥殘留真困擾?一次搞懂農藥殘留檢驗與改善對策

為減少農民生產的農作物殘留農藥不合格情事,本文簡介現行農作物農藥殘留監測制度,再列出常見的不合格原因,減少農友與消費者對於使用農藥之偏見。經收集及分析各種案例,除合法使用及減量使用農藥外,亦提出防止農作物受污染的建議,可逐一弭平對藥劑管理問題,亦能控制病蟲草害。

新聞
動物用藥、農藥禁止網路販售 12電商平臺強化管控審核

近年受到疫情影響,部分消費者增加網路購物機會,可能透過網購自境外輸入動物藥品或農藥,農委會防檢局日昨邀集12家電商業者研議網路禁售藥劑管理措施,業者允諾配合進行上架審核、警語設置、境外商品標示及關鍵字搜尋下架等管控機制,甚至願意提供個人賣家教育課程,強化法治觀念。

新聞
蜂毒審查降低農藥毒蜂風險 藥毒所建立二階場域試驗拚明年初前上路

使用於開花、蜜粉源植物的農藥在國內登記時均要做蜂毒審查;但國內目前僅能做蜜蜂的口服/接觸一階急毒性評估,若農藥成品有必要提繳二階(半田間)試驗報告,就得尋求國外實驗室進行,農委會藥毒所現正建立蜂毒二階試驗流程,盼明年初前上路,服務國內農藥業者,降低蜜蜂毒害風險。

新聞
食藥署預告刪除10項作物「陶斯松」殘留容許量 農委會盼容許量修正配合農藥禁用時程

衛福部食藥署表示,人體若長期暴露在殺蟲劑農藥「陶斯松」,恐導致胎兒腦部缺限,國際間如美國、歐盟等均陸續禁用。農委會已公告113年4月全面禁用陶斯松,但食藥署日昨卻先預告刪除小漿果類等10項容許量標準,這些農產品將不能檢出陶斯松殘留,並下修大漿果類及番荔枝(釋迦)容許量標準,可能影響農產品生產及流通。

新聞
消基會抽查草莓藥殘 2件國產檢出不可檢出農藥、1件假有機

消基會今年1月在臺北市、臺中市、彰化縣及高雄市的量販店、超市、水果行及傳統市場等通路,採樣12件草莓,包括6件國產、5件日本及1件韓國草莓,進行農藥殘留檢測,僅韓國未檢出農藥。國產草莓2件不合格,分別檢出不可用於草莓的農藥「克凡派」及「脫芬瑞」,日本草莓也有4件檢出農藥不符國內規定。

新聞
推動農業永續 農委會擬投入3500萬元首度農藥環境影響調查

推廣「作物有害生物綜合管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以讓農業生產兼顧食品安全與環境永續,第2屆「永續善農獎IPM Award」擴大競賽規模,今(23)日頒獎揭曉得獎名單。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今年將首度對農藥環境影響進行調查,預計投入3,500萬元。

新聞
成本壓力擋不住 民營肥料廠五個月來連三漲 台肥價格沒變動

受到國際原物料成本提高影響,國內肥料業者自7月起逐步調整產品價格,上周民營肥料業者再調漲每包50至60元,為第3波調漲。農委會農糧署今(22)日表示,台肥公司維持肥料價格穩定不調漲,實名制購肥仍給予獎勵每包(40公斤)20元,農民購肥可洽台肥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