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毒審查降低農藥毒蜂風險 藥毒所建立二階場域試驗拚明年初前上路

藥毒所建立以大花咸豐草作為供試植物的蜂毒二階試驗場域。(圖片提供/藥毒所)

蜜蜂堪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授粉昆蟲,與農作物生產關係密切,為了避免農業使用化學農藥而毒害蜜蜂,使用於開花、蜜粉源植物的農藥在國內登記時均要做蜂毒審查;但國內目前僅能做蜜蜂的口服/接觸一階急毒性評估,若農藥成品有必要提繳二階(半田間)試驗報告,就得尋求國外實驗室進行,農委會藥毒所現正建立蜂毒二階試驗流程,盼明年初前上路,服務國內農藥業者,降低蜜蜂毒害風險。

國內農藥登記可分為A類新有效成分農藥、B類新劑型或新含量農藥、C類擴大使用範圍農藥及B2類仿製超過8年專利農藥;其中使用於所有開花植物的A類農藥及使用於法定蜜粉源植物的B類農藥,取得登記時均需進行蜂毒審查。

國內蜂毒審查參考美國環保署(EPA)的作法,參照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指引,由實驗室啟動登記農藥(原體/成品)對蜜蜂的口服/接觸一階急毒性評估,當成品接觸急毒性為中等毒以上且風險商數≧50──風險商數與單位面積施用劑量有關,就須至少再提繳二階(半田間)試驗報告。

藥毒所農藥應用組副研究員謝再添表示,實驗室一階急毒性評估接觸急毒性在中等毒以上農藥,禁止在作物開花期使用,但常常這類農藥所要防治害蟲也是在作物開花期危害嚴重,且這類農藥實際田間運用不見得就有很高風險;若能經二階試驗判定毒性風險在「輕度」以下,就有機會在開花期的「特定時段」使用,國內產業有此需求,因此藥毒所積極建立二階試驗評估技術。

藥毒所參照EPA化學安全及污染防制辦公室(OCSPP)指引,導入殘留農藥在作物葉部對蜜蜂二階接觸毒性的半田間(網室)風險評估,評估方式是依藥劑施用劑量/濃度,噴灑到代用植物大花咸豐草上,根據殘留農藥對蜜蜂致死率低於25%所需的時間為施用後3小時內、3至8小時或24至168小時,分別評定毒性風險為「低度」、「輕度」或「高」。

毒性風險高的藥劑禁止於開花期使用,輕度風險者可在開花期使用、但限於傍晚或晚上用藥,低度風險者可在開花期使用、但更侷限於日出前微亮的黎明時分用藥。

未來藥毒所將依二階試驗的風險評估結合一階的急毒性評估,建立兼具毒性及風險的三級制風險管控,建議一階急毒性無毒者開花期可任意施藥;一階急毒性評估中等毒以上者開花期禁止施藥;以及針對通過二階殘留農藥蜜蜂毒性試驗且毒性風險在「輕度」以下者,開花期可施藥,但施藥時間限制在傍晚(黃昏)以後。

謝再添說,藥毒所已建立二階試驗評估技術,但尚須建立優良實驗室操作(GLP)的標準作業流程,預計二階試驗最遲明年初有望上路服務國內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