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萊克多巴胺
衛福部食藥署「豬肉儀錶板」今(6)日新增兩批澳洲冷凍豬腳檢出萊克多巴胺,殘留量分別為0.002ppm及0.003ppm,均在容許量標準0.01ppm以下,為邊境檢驗合格產品,因此放行核准輸入。食藥署署長姜至剛表示,這兩批豬腳產品跟昨日公布首件案例產品是同一個製造廠,但是不同貿易進口商,「所有放行產品都在科學分析下是可接受的風險」。
我國開放進口一批近23公噸澳洲「豬腳」首度檢出有萊克多巴胺殘留0.001ppm,核准輸入,衛福部食藥署長姜至剛今(5)日召開記者會說明,這批豬腳萊劑殘留量低於容許量0.01ppm十倍,因此放行到市場端;部分國人擔憂的心情「我可以體會」,但要相信風險評估以科學數據討論出來的結果作為管理機制,衛福部會持續做市場稽查把關。
「對微小不確定性的無成本避險」訴諸公投,大概十之八九會得到「反科學」的答案。有人舉出許多數據,說萊胺豬要吃多少多少,才會影響健康。但這樣的論述完全畫錯重點。瘦肉精的公投關鍵不是科學,而是對微小不確定性的零成本避險。重點是:避險可能的負面後果,坊間甚少論及。
外交及國防委員會今(8)日邀請外交部、經濟部、農委會、經貿談判辦公室就「推動我國加入CPTPP進度、產業衝擊評估及因應對策」提出報告,拒絕萊豬進口是否會影響我國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引發討論,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表示,所有CPTPP成員國均開放萊豬進口,已成國際規範,我國要加入CPTPP也要遵守相同國際規範。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今(20)日公布邊境檢驗不合格食品資訊,罕見地在進口牛肉中檢出齊帕特羅(Zilpaterol)0.002ppm,這是瘦肉精的一種,但國內標準為不得檢出,因此這批1萬5,445公斤的去骨牛肉須退運或銷毀,進口公司台碩食品未來進口的牛肉,將被提高抽驗比率最高至50%。
香港文匯報報導「肉製品瘦肉精超標 台美樣本八中有七」,指臺灣輸銷香港的豬肉加工品瘦肉精超標,農委會今(4)日中午緊急採檢相同批號的產品送驗,包括貢丸、豬肉酥、豬肉乾、滷肉燥、德國香腸等製品,結果均是未檢出,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嚴正要求文匯報公開向臺灣豬農及商譽受損的業者道歉」。
含萊克多巴胺豬肉將在明日(110年1月1日)開放進口,行政院今(31)日宣布,地方食安自治條例凡定有「乙型受體素一律不得檢出」的規定者,因違反憲法並牴觸中央法規,自明年1月1日起原訂者函告無效,新訂者不予核定。
鬍鬚張紅麴燒肉的豬肉來源引發臺灣豬標章使用爭議,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30日)表示,1萬1千家申請「臺灣豬標章」的店家,所使用的豬肉來源產地將重新確認過,並重申臺灣豬標章需要經過申請,也有審查制度,不能任意在網路上販售。
揮別動盪不安的2020年,回顧這一年農業重大事件,重中之重非「豬」莫屬,歷經24年終於成為口蹄疫非疫區,臺灣豬肉將重回國際舞臺;政府宣布開放萊豬進口,為迎戰美豬,成立養豬產業百億基金嚴陣以待。武漢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農產品貿易及農漁民生計遭受衝擊;氣候變遷加劇,稻田缺水危機,發生桃竹苗地區史上二期稻作停灌,成為接管百年農田水利會、甫成立的農田水利署最大挑戰。農傳媒選出今年十大農業新聞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