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受疫情影響市場不穩 越南茶葉去年唯對中出口仍維持穩定

越南茶葉出口目前世界排名第五,茶產品可輸銷到74個國家與地區,茶葉產量則位居全球第七,總生產面積12.3萬公頃,年產量18萬噸,2020年度出口預估達13.5萬噸,出口額2.2億美元,國內銷售額3.32億美元,茶行業總收入5.52億美元。

新聞
魯冰花花期來到 二二八連假正盛開

今年因農曆年前氣溫已明顯回暖,魯冰花平均提早1至2周開花,現在已進入盛花期,包括苗栗市八甲茶區、桃園龍潭大北坑休閒農業區,以及木柵貓空樟樹─樟湖步道均看得到,民眾可把握時間賞花,今年花期預計會在3月中旬前結束。

農業技術
抵禦茶葉大敵!茶角盲椿象的生長與防治

茶角盲椿象(Helopeltis fasciaticollis Poppius),或稱茶蚊子(tea mosquito bug, TMB),原為一種森林害蟲,隨著人類對山林的開墾與種植,該蟲轉向取食人類的作物。茶角盲椿象廣泛分布於各個產茶國家,包括孟加拉、斯里蘭卡、寮國、越南、西馬來西亞、臺灣、巴布亞紐幾內亞、烏干達、肯亞、中國,以及印尼的爪哇與蘇門答臘,此外,茶角盲椿象亦為海南島腰果等經濟作物的重要害蟲。

新聞
不只豬肉 明年元旦起香菇、大蒜、花生等20農產散裝食品須標示原產地

農委會經與衛福部食藥署協商,修正「散裝食品標示規定」,強制規範明年1月1日起,香菇、花生、大蒜、紅棗等20項農畜禽散裝食品須標示「原產地(國)」,未依規標示可處3萬至300萬元罰鍰,標示不實可處4萬至400萬元罰鍰。

新聞
【愛上臺灣茶】阿里山迎客來 高山茶鄉飄醇香

雲海、日出、霞光、神木、櫻花、高山小火車……,身為臺灣最具知名度的景點,阿里山的美麗風光,宛如夜空中的繁星,光芒閃爍,每年吸引數以百萬計的旅遊人潮。2014年起,農委會農糧署為阿里山再添新亮點。座落在阿里山區的優遊吧斯瑪翡茶莊、小山霂茗、FKUO山芙蓉茶業、飲山郁茶館等入選「亮點茶莊」,讓遊客飽覽風光之餘,也能一飲聞名中外的高山茶,不枉阿里山之行。

新聞
有機農作有益茶園生物多樣性 蜘蛛數量、種類均較慣行多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近兩年在南投縣魚池鄉及新北市坪林區茶區進行田間蜘蛛類調查,發現有機農作茶園蜘蛛數量及種類,均較慣行農作茶園來得多,顯示有機農業對蜘蛛這種害蟲天敵物種的生存有益。

新聞
邁向臺灣茶產業3.0之轉型契機

「一杯春露暫留客」、「寒夜客來茶當酒」,以茶會友自古就是友善的待客之道,更在濃茶淡水、細斟慢酌中,品味人生。當快速便利的泡沫紅茶、手搖飲、罐裝茶滿街竄起,店招密集程度幾乎與超商不相上下,又是另一番世道人情即景。面對飲茶文化的消費習慣和市場改變,臺灣該如何站穩腳步、精準布局,甚至進軍海外,以追求最大的營運效益,這不僅要靠經驗,更得借助現代智慧科技策略。

新聞
【越南臺茶】一個菁味、各自表述 隱身於進口茶裡的臺灣餘韻

在臺灣的茶店、茶行,或是報紙、雜誌、媒體中,時不時可以看到一些讓我至今佩服不已的茶界高手,在花了大半輩子喝遍臺灣各地茶之後,他們可以帶著高深莫測的神情說,這是哪個茶區,甚至是哪片山頭的茶,大到梨山、阿里山的一片茶區,小到翠峰、瑞岩的幾里山頭,遠到一海之隔的越南。

新聞
【越南臺茶】矛盾的起點? 遠在千里外的臺灣茶農

在我二○一五年第一次造訪越南的時候,林同省的臺商名錄上有二三十家臺灣茶園、茶廠經營者,換言之就是有二三十個臺灣茶老闆;但是在某些特定的話題中,大家都會意識到,有時候「老闆」只能是那個男人。

新聞
一點都不渣!好菌發酵廢棄茶渣 變身飄香墊料添加物

經過特定乳酸菌菌種發酵後,茶渣可以變成帶有香味的墊料添加物,具良好除臭效果,若添加於飼料,畜禽糞便的臭味也會明顯降低。這項「微生物發酵技術於茶副產物之加值應用」是茶業改良場與食品工業研究所合作的科專計畫,採非專屬授權,已有一家飼料添加物業者技轉這項技術,但會先用於墊料添加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