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臺灣茶】阿里山迎客來 高山茶鄉飄醇香

優遊吧斯瑪翡茶莊風景秀麗,值得遊客造訪。

文/楊織郡 圖片提供/農糧署

雲海、日出、霞光、神木、櫻花、高山小火車……,身為臺灣最具知名度的景點,阿里山的美麗風光,宛如夜空中的繁星,光芒閃爍,每年吸引數以百萬計的旅遊人潮。2014年起,農委會農糧署為阿里山再添新亮點。座落在阿里山區的優遊吧斯瑪翡茶莊、小山霂茗、FKUO山芙蓉茶業、飲山郁茶館等入選「亮點茶莊」,讓遊客飽覽風光之餘,也能一飲聞名中外的高山茶,不枉阿里山之行。

署長到訪,帶動旅遊人氣

農糧署從2014年起舉辦「亮點茶莊」評選,委託農訓協會組成輔導團隊,參考歐洲酒莊的經營模式,將傳統茶行的生產、製造、銷售三級產業,推進發展兼具觀光、文創及體驗等特色的六級產業,六年來,共選出33家「亮點茶莊」,今年評選也正如火如荼地展開,期望再次藉由亮點茶莊點亮周遭茶區,並以共同品牌UTEE(United Tea Estates Enterprise)行銷臺灣的精品茶及在地文化。

多年來,農糧署對亮點茶莊的輔導與協助不遺餘力。以今年來說,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旅遊人潮大幅衰退,業者營運艱難。疫情稍緩,農糧署署長胡忠一7月24日率領媒體朋友及多國部落客走訪大阿里山區的「優遊吧斯瑪翡茶莊」及「小山霂茗」,在秀麗的風景下一起喝好茶,透過媒體報導及網紅、部落客現身說法,帶動茶莊旅遊人氣。

優遊吧斯瑪翡茶莊董事長鄭虞坪以「有夠慘」形容此次疫情的衝擊。連續六個月,每月到訪人數不到一、兩百人,業績衰退95%,半年期間賠了上千萬元。還好透過農糧署協助整合行銷,搭配農遊券、三倍券,暑假期間,人潮回籠,一天就有一、兩百人來訪,漸漸擺脫開張以來最嚴重的低潮。

農糧署署長胡忠一率領媒體走訪亮點茶莊,帶動茶莊旅遊人氣。

築巢圓夢,優遊吧斯開張

胡忠一帶領媒體及部落客到訪,「優遊吧斯」以鄒族歌舞迎賓,在歡愉的音樂聲中,胡忠一等人也一起共舞,領略阿里山的原民風情。

原民文化正是優遊吧斯的特色與初衷。鄭虞坪係軍職退伍,成立「優遊吧斯阿里山鄒族文化部落」,即為找回消費者對阿里山旅遊及阿里山茶葉產地的信心,讓外界認識鄒族部落文化,更是他心之所繫。2009年莫拉克風災席捲而來,阿里山也是重災區。災後,鄭虞坪啟動「築巢圓夢計畫」,隔年6月27日即開幕營運。

優遊吧斯以鄒族歌舞迎賓,遊客共舞領略原民風情。

三品茶葉,阿里山原產

優遊吧斯園區廣達三公頃,分為茶園、咖啡園、瑪翡餐廳、茅達諾(歌舞展演場)等。鄭虞坪指出,阿里山區主要種植烏龍茶及金萱茶,由於日照短、溫差大,茶葉生長緩慢,蓄積更多養分,沖泡時滿室生香,口感醇厚甘潤,高山茶的滋味就是不一樣。

鄭虞坪特別重視品茶的安全性。他表示,優遊吧斯生產的茶葉均有生產履歷及產地認證,不僅每批茶葉都經過SGS檢驗合格,而且都是阿里山原產茶葉,不摻雜其他產區的茶葉,這是他所堅持的三品-品德、品質及品牌,開幕十年來不曾被退貨,顯示品質經得起考驗。

瑪翡餐廳及茅達諾則是阿里山在地的展演舞臺。紅茶炸豬腳、苦茶油雞、山泉豆腐、竹筒飯,都是當地特色食材;茅達諾劇團的鄒族歌舞實境秀,演出鄒族人從遠古至荷蘭、日本時期到現代的故事,融入水舞、火舞,極具視覺震撼與感染力。

小山霂茗雲霧繚繞的天然環境,非常適合栽種茶樹。

小山霂茗,三合院體驗茶席

「小山霂茗」則專注於以茶會友。園主林仁燧指出,現今提及茶飲,年輕一輩只識手搖飲,錯失傳統飲茶的美好,十分可惜。傳達「好茶值得慕名而來」的理念,他視為使命。

小山霂茗是阿里山石棹地區第一家茶農。三十多年前,當地居民以種植金針、竹筍為主,林仁燧的父親發現,位於北回歸線附近的石棹,海拔約1300至1500公尺,雲霧繚繞的天然環境,飽含有機質的砂質赤土,又有來自曾文溪的山泉水灌溉,非常適合栽種茶樹,自此開啟石棹轉型茶作的機緣。

亮點茶莊不但種茶,還規劃DIY手作體驗課程,提高行銷能見度。

年少時,與父親一起沿著山坡闢建茶園的景象,迄今仍留在林仁燧的心目中。他說,當時其他農民多以機具整地,三天就可完工,但父親認為,以人工順著原來的坡度整地,更有助於水土保持,六分大的坡地,父子倆花了幾個月時間才整好地,接著就地取材,搬來一塊塊石頭堆砌起梯田,但辛苦是值得的,當其他茶園、農田在數次風災摧殘下紛紛流失,「小山」成為目前阿里山保持最完整的梯田,父親的用心,謀慮深遠。

小山霂茗以茶會友,傳達好茶值得慕名而來的概念。

【廣編企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