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茶
酸柑茶製作需經歷九蒸九晒,因為透過濕熱作用,可促使內料含有的酶,結合空氣中的黑麴菌與酵母菌等微生物進行醱酵作用,轉化並降低苦澀味與青草味,過程中亦會產生不飽和脂肪酸與胺基酸,增添酸柑茶的風味與香氣,使之更為醇厚。費工費時的緊壓茶是怎麼開始製作契機?劉還月表示一切的開端源自父親,「我搬回來北埔十多年了,因為厭倦臺北的生活。」他早年從事文學創作,得了許多大獎,包含《中央日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等,寫了一百多本書,曾做過美術編輯,也是紀錄片導演,橫跨多種領域。
去年迄今中南部降雨大幅減少,部分地區逾600天沒有大雨,造成今年2、3月以來農產業乾旱嚴重災情,農委會持續發布災情報告,今(21)日下午5時發布最末報,今年春季乾旱農損金額總計達5億1,697萬元,農作物中以茶、梨、竹筍3種損失最為慘重,各別損失金額均在1億元以上。
近年受到氣候變遷影響,茶樹遭受旱害頻率逐年升高,去年12月至今年2月中南部降雨量不及氣候平均值4成,農委會茶業改良場示警,目前以嘉義茶區旱情較為嚴重,若持續沒有降雨,早生的金萱(臺茶12號)、青心烏龍生產將先受到影響,產季可能得延後2周。
農委會茶業改良場研發「茶園智慧除草機器人」結合即時動態定位技術(RTK),自動除草免人工,一公頃茶園可在4小時完成除草,機器人吃電不吃油,還能減碳排;化肥使用是農業碳排主要來源之一,針對咖啡樹不同生長階段開發「咖啡聰明肥」,可節省咖啡用肥量4分之1,咖啡品質提升,風味更飽滿圓潤。
因應近年人口逐年老化,加速農機自動化、智能化是刻不容緩。近年,茶改場改良茶苗填土機組與開發曳引機附掛式植茶機,積極輔導農民導入機械作業,建立茶園整地與種植規範,提高植茶機作業之成功率,建置符合大型機械作業規格之茶園,並導入乘坐式採茶機,以達茶園大型機械化之成果,已逐漸獲得茶農採用。
臺灣何時開始種茶?一般都說始於18世紀末、19世紀初,當時福建移民從原鄉引進茶樹,在臺灣北部淡水河域的丘陵地帶種植。不過,根據臺灣民間契約文書,1770年代已有「茶園」、「茶叢」 項目。此外,荷蘭時代臺灣也有種茶的紀錄,以此來看,臺灣的種茶歷史應該有3、400年以上。
近期臺劇《茶金》掀起話題,茶產業在二次戰後確實是臺灣出口主力,轉進來臺的國民政府也有意培植茶業,賺取外匯;在早期《豐年》不難看到茶園相關報導,為當時扶植外銷的重要農產業。
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102年度主力農家(註1)概況調查」顯示,2013年6月底臺灣地區主力農家計14萬9,064家,其中經常從農主力農家計10萬6,419家,占比71.4%,2015年農林漁牧業普查從事農牧業72萬1,000家,從事漁業4萬家。當中從事自家工作者平均年齡為57.7歲,其中65歲以上的人數占34.4%,45~64歲的人數占46.1%,25~44歲的人數卻僅占17.3%。
臺灣茶葉各具特色,農委會農糧署14日集結來自全臺28家「亮點茶莊」,發表聯合品牌「UTEE」,盼以此行銷臺灣茶;今年亦首度辦理「亮點茶莊創意遊程競賽」,要以「茶旅行」吸引國內外遊客,輔導茶產業朝六級化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