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徵關稅茶貿易商觀望 茶產地稽查件數擬增3分之1 藉臺灣製造洗產地待跨部會討論

因應美國實施對等關稅,農業部今(11)日接續與茶產業座談。(攝影/游昇俯)

因應美國實施對等關稅,農業部今(11)日接續與茶、蘭花、遠洋漁業及鬼頭刀等產業座談。臺灣茶葉銷美數量約占出口3成,但因美市場主要競爭對手國中國關稅更高,訂單短期間沒有變化,貿易業者目前持續觀望。針對美國高度關切「洗產地」議題,農業部農糧署表示,茶葉產地跨部會聯合稽查,將增加3分之1抽驗件數;但臺茶多以拼配形式銷美,若使用進口茶葉原料、以臺灣名義銷售,尚待跨部會討論因應。

國內茶葉種植面積約1萬2,432公頃,年產量1萬2千多公噸,因無法滿足國內需求,仍進口2萬8千公噸,國內總需求量約4萬公噸;國產粗茶產值約73億元,但據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評估,茶葉加工及其周邊產值總計高達300億元。去年我國茶葉出口量6,285公噸,以美國1,959公噸、約占3成為最大市場,其次為中國、日本、菲律賓、香港等地,總計外銷90餘國,產值達24億元。

今日座談會之前,胡忠一受訪表示,美國加徵關稅可能造成消費萎縮,農業部提出三大支持措施,包括金融支援,提供利息補貼、提高貸款額度;協助產業建置冷鏈、加工、衛生設施設備,輔導取得標章、國際驗證,以提升產業競爭力;並推動多元行銷,取締進口茶以臺灣茶名義行銷。行政院10日院會已通過880億元支持措施預算,農業部占180億元,14日將頒布相關申辦要點。

胡忠一表示,我國原被加徵關稅32%,在美市場競爭對手國英國10%、印度26%均低於我國,但日昨川普將關稅一致降為10%、僅中國為145%,對臺灣茶是危機也是轉機,因臺茶製茶技術全球有目共睹,他有信心輔導產業將美國市場的餅做大,並且開拓新市場。

胡忠一表示,農業部有信心輔導產業將美國市場的餅做大,並且開拓新市場。(攝影/游昇俯)

臺灣區茶輸出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吳立文表示,因茶葉產季、製作時間長,訂單是長期的,目前尚未因短期關稅事件而停止,可能要3至6個月後才會有比較明顯影響,詢問同業,大家都是持續觀望。臺灣銷美茶葉以供泡沫紅茶、罐裝飲料使用的茶葉較多,推估關稅衝擊最糟就是「出口美國數量會減少」,少了美國市場,希望政府輔導產業外銷其他國家來彌補。

胡忠一指出,關稅提高,短期間美國市場茶葉價格當然會提高,我國出口茶葉是以拼配形式銷美,預估國內茶價不會受到影響。避免他國茶葉銷臺「洗產地」,國產茶葉自112年納入強制溯源,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已建立「多重元素檢驗方法」可鑑別產地,針對違規混茶,農業部會加強查緝、予以重罰。

茶改場場長蘇宗振表示,茶葉多重元素分析方法,是針對不同國家茶葉,因種植土壤、水質所含微量元素不同,建立資料庫,統計分析出其產地,準確度高達99%,檢驗技術沒問題。農糧署署長姚士源表示,茶葉產地鑑別一年稽查約7百件,加強稽查評估將增加3分之1抽驗件數。

時值中美關稅貿易戰,蘭花是我國列管敏感產業之一,今日傳出有南部大學學者蘭花研究與中國共建基因體資料庫,分享關鍵成果。農業部次長胡忠一表示,農業科技司盤點這位教授100年之前曾有農委會相關研究計畫,但屬於共同合作、不是計畫主持人,100年以後、也就是過去15年來沒有拿過農業部任何計畫,農業部已請科技司持續了解這名教授是否有傷害我國權利、品種權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