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旱缺水恐致春茶延遲採收 嘉義中低海拔金萱、青心烏龍茶區首當其衝

氣候變遷下,茶樹遭受旱害頻率逐年升高,乾旱造成嘉義縣瑞峰茶區茶芽生長參差不齊,預估產量可能下降。(圖片提供/茶業改良場)

茶樹生長在年雨量1,800至3,000毫米環境,在每月降雨平均情形下,可正常生長出品質優異茶葉,但近年受到氣候變遷影響,茶樹遭受旱害頻率逐年升高。去年12月至今年2月中南部降雨量不及氣候平均值4成,農委會茶業改良場示警,目前以嘉義茶區旱情較為嚴重,若持續沒有降雨,早生的金萱(臺茶12號)、青心烏龍生產將先受到影響,產季可能得延後2周。

茶樹旱害屬漸進累積性的天然災害,初期因葉片未出現萎凋徵狀,不易憑肉眼辨識,容易低估乾旱危害程度,等到茶樹新梢顯現萎凋徵狀,若無法及時供水,茶樹葉片就會由上而下快速乾枯落葉,若持續乾旱,葉片及枝條甚至會脫水變紅。

國內中低海拔茶區茶樹大約「立春」過後萌芽,高海拔茶區近來也開始萌芽。茶改場副場長邱垂豐表示,目前以嘉義茶區旱情較嚴重,茶芽有生長不均、萌發遲緩或停滯情形,未灌溉的茶樹也有少數幾株出現乾枯;其次以南投杉林溪茶區旱情較需注意,因中南部缺水嚴重,若乾旱持續,將由南往北漸次發生旱情。

邱垂豐說,南投名間鄉中低海拔早生的四季春茶3月採收尚未發生旱情,預估春茶以嘉義茶區4月中採收的金萱、4月底的青心烏龍可能受到影響,因缺水茶芽萌發遲緩,若持續乾旱下去,春茶採收時間可能得延遲2周。

茶改場鼓勵茶農即早向農田水利署申請灌溉管路及資材補助,全面架設茶園灌溉系統,以降低乾旱風險。但邱垂豐也指出,臺灣茶園原已普遍設置灌溉系統,茶農約每周灌溉一次,問題在於老天爺不降雨,茶農目前能做的是透過茶園栽培管理,例如替茶樹淺剪枝,減少水分蒸散,降低茶葉損失。

茶改場建議,透過表土適度鬆土,打斷土壤水分毛細現象,減少水分蒸發;保持茶園草生狀態,或以花生殼、稻稈、芒草等為土壤覆蓋,也可減少水分蒸發;施用有機質肥料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可增加土壤保水力;天氣乾燥下,蟎類、白蟻、捲葉蛾、蓟馬、咖啡木蠹蛾及枝枯病等病蟲害容易增加,茶農可利用性費洛蒙及黃色黏紙誘殺害蟲,並適當以藥劑防治、剪除罹病枝條預防。

旱害過後復耕,茶農可依據茶園全園平均枯葉、枯枝比率修剪茶樹,乾枯比率20%以下作淺剪或中剪,20%至50%進行中深剪,去除枯枝以刺激新枝枒萌發,但若乾枯比率達50%以上,茶樹栽培已失去經濟價值,可能就需要全園更新。邱垂豐建議茶農,因應氣候變遷趨勢,可種植臺茶12號(金萱)、臺茶17號(白鷺)或臺茶20號等較耐旱品種,盡量避免栽培不耐旱的青心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