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美濃
高雄市六龜區農會「大型區域冷鏈暨大型蔬果理集貨包裝場計畫」今(18)日舉行動土典禮,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致詞表示,大型冷鏈包裝場計畫可大幅提高集運量,六龜、甲仙、美濃等地優質蔬果都可利用這座冷鏈包裝場,維持蔬果鮮度減少耗損,農委會不僅支援8成工程費用,未來冷鏈集貨包裝場設備農委會也會予以支持。
荖濃溪從玉山陡峭東峰汩汩流下,急流沿中央山脈蜿蜒曲折,緩和流入美濃平原漫地伏流,被獅子頭圳束集起來,水圳支線滋養土地和人情。美濃農村田野學會總幹事溫仲良佇立在沙洲,遙望彼岸荖濃溪主流,奔騰溪水浩浩湯湯,他又順水圳水路走入村庄水橋,「這流水可能剛和我們見過面。」這美濃男人的家鄉話很浪漫。
美濃曾有「菸葉王國」的美譽,極盛期耕種面積高達二千多公頃,後來臺灣廢除菸酒公賣制度,不能種菸草;美濃被列入水源保護區,不能養豬,當地賴以為生的兩大經濟支柱徹底崩塌。「雖然一度盪到谷底,卻也迫使我們做出轉變,形成現在多元作物的局面。」美濃農會總幹事鍾清輝感慨道。在美濃,有10種以上的作物,栽種面積各超過100公頃。「有人納悶,為什麼不專攻一種就好,像麻豆文旦、池上米。這是為了分散產銷失衡的風險,透過穿插種植長、短期作物,維護土壤品質跟生物多樣性。」
人與土地的連結從哪裡開始?當一條溪流引入圳道盈滿稻田,農民將秧苗穩穩插入田土;當海女閉氣潛入10公尺深的海水中,只為找尋足以支持生活所需的海產;當人們特地前往農村,就為看看團購多回的農特產生長在什麼樣的環境。連結其實一直都在,只是生活形態變了,變得不再容易看見需求與土地之間的關係。發揚土地價值的農漁村和第一線生產者,是時候拉回眾人的目光了!一起讓故事重新流進每個人心中;檢視地方的特色與缺口,找出凸顯自我價值和經濟發展的方式。
冬季是國產紅豆產季,但受到往年產地價格不好,農民種植意願不高,且農會契作紅豆仍有庫存,鼓勵農民轉作,去年底至今年初全臺紅豆種植面積僅5,014公頃,較上年同期減少2成,來到十年來新低。
榮獲大享食育協會臺灣學校午餐大賽亞軍的高雄美濃南隆國中,以高雄在地食材白玉蘿蔔、臺灣鯛、高麗菜、水蓮、鳳梨設計菜單,不僅傳承客家飲食文化,蔬菜全利用、不留廢棄物,還能跨學科做食農教育,讓這一餐吃得美味、傳承還更永續。
2016年9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培訓的全臺第一位「專任實習植物醫師」高佩琳,在美濃正式上線。她背負著許多人對植物醫師制度試辦成效的期待,也感受到在生產現場協助農民找出作物病因的壓力,沒有前輩可參考,她如何直面一道道關卡對症下藥?哪一樁案例又給了她成長的養分?
2021年5月,鄰家女孩般的氣質不變,已成為美濃資深植醫的高佩琳,身旁有新到職的植醫陳原諄分擔勤務,背後是農會大家長鍾清輝始終如一的支持,如今的她如何從容處理每一次的田間會診?一路走來的心得會是什麼呢?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試驗以雜木炭及稻殼灰炭兩種生物炭栽培白玉蘿蔔,試驗組產量、收益最高大約是對照組2.5倍;用生物炭增加土壤鉀、矽含量,還有助下一期稻作增加稻熱病、胡麻葉枯病的抗病性。
「老師,再玩一次、再玩一次!拜託、拜託——」孩子們群集懇求,不肯解散。我站在那裡,感覺時光如流,嘩嘩嘩刷洗著自己。從不知道有一天我會將自然引導的活動帶入美濃,帶孩子們在野地間遊戲。天曉得我鼓足多少勇氣,才敢站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