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下菸葉皇冠、締造多樣化田園 美濃以食農教育譜寫新印象

橙蜜香小番茄

文/何宜嬨 攝影/梁偉樂

美濃曾有「菸葉王國」的美譽,極盛期耕種面積高達二千多公頃,後來臺灣廢除菸酒公賣制度,不能種菸草;美濃被列入水源保護區,不能養豬,當地賴以為生的兩大經濟支柱徹底崩塌。「雖然一度盪到谷底,卻也迫使我們做出轉變,形成現在多元作物的局面。」美濃農會總幹事鍾清輝感慨道。在美濃,有10種以上的作物,栽種面積各超過100公頃。「有人納悶,為什麼不專攻一種就好,像麻豆文旦、池上米。這是為了分散產銷失衡的風險,透過穿插種植長、短期作物,維護土壤品質跟生物多樣性。」

小番茄立大功 照亮青農返鄉康莊大道

鍾清輝邊說邊端出了一籃渾圓澄亮的橙蜜香番茄。「番茄品質評鑑競賽剛結束,2022年是第十屆喔!我們的想法是,實際輔導青農從經濟價值較高的作物著手,才能真正發揮回鄉從農的意義。尤其年輕人擅長使用社群媒體,網路行銷的速度很快,大約有8成番茄是走宅配通路。」他說明,不同作物所適合的行銷方式不盡相同,好比稻米,農會與農民採契作模式;考量消費者不太可能一次買一整箱的長豆、短豆或辣椒,於是以共同運銷的方式,送到北農市場和臺中市場集中銷售。

「雖然玉女番茄更受市場歡迎,但需要架設溫室,1分地成本150萬元起跳!客家長輩普遍保守、不輕易投資,剛起步的青農向家裡開口借這筆錢,長輩應該會想先敲他的頭吧!相對地,橙蜜香番茄適合露天種植,1分地成本大約幾萬元,生長期是每年9月到隔年3月,其餘時間可以種其他作物,比如小黃瓜、百香果。」漸漸地,年輕一輩願意留下來,更會呼朋引伴一齊回鄉打拚。

轉型過程中,農會不但舉辦活動增加媒體曝光率,也幫農民媒合銷售管道,還設立綠色資材中心方便民眾選購友善資材,更邀請植物醫生進駐。「除了農會網站,我們也跟郵政商城、福和生鮮合作,把橙蜜香番茄上架到7-Eleven、全家等等更多地方。若農民建立自己販售的管道,直接賣給消費者,是最理想的結果;沒有多餘心力的話,也可選擇農會提供的行銷通路。」

鍾清輝補充,這屆評比會最年輕的參賽者是23歲的農三代女生。「透過品質競賽,能讓更多的年輕人被看見。我常提醒他們:『頭要冷,心要熱,腳要穩。』不要仰仗有青農優惠貸款就一股腦兒跟風,你可能連你家那塊地哪邊高哪邊低都不知道,也不清楚土壤成分適合哪些作物,就把錢全部投下去。」

鍾清輝指出,青農、壯農和老農,都是政府跟農會要照顧的對象,對於青農更要點到為止,畢竟給釣竿的用意是讓他們學會釣魚。「不管是家中長輩的經驗傳承,或是農會、改良場跟試驗場的課程,甚至是青農聯誼會,青農能獲得農業資訊的學習管道很多,做出差異的關鍵在於有沒有用心。」

美濃農會總幹事鍾清輝,認為食農教育是臺灣農業能否永續的轉型關鍵。
美濃農會總幹事鍾清輝,認為食農教育是臺灣農業能否永續的轉型關鍵。

結合鄉土文史故事 食農教育是農業存續關鍵

近年來,白玉蘿蔔與橙蜜香番茄的農事體驗活動,不僅吸引大量遊客造訪美濃,亦帶動了粄條、油紙傘等周邊產業的發展。「農民拔蘿蔔很辛苦,但外地人覺得很有趣,那能不能把農民的痛苦轉化為別人的快樂呢?於是拔蘿蔔體驗開始了。白玉蘿蔔的產期很短,大約35~45天,民眾可以先上網了解蘿蔔的成長經歷、是哪位農民種的,再挑選自己喜歡的、時間上可以配合來拔的蘿蔔田,認領當股東。」鍾清輝說,最初蘿蔔股東會由農會開辦,如今已漸漸移交給農民自行運作。

「前陣子看到一個免費拔蘿蔔的新聞,我覺得不太好,一來是農民很辛苦,不應該把他們的辛勞都變成免費;二來是讓民眾一窩蜂去搶,沒有敘述蘿蔔的故事、帶小朋友認識蘿蔔特性以及拔取時機,錯失了教育的機會。我們的做法是講解蘿蔔各部位怎麼應用,譬如客家人淋了大雨後,會把曬乾的蘿蔔苗切碎,泡成一杯暖暖的蘿蔔茶來喝,或做成梅干扣肉;如果蘿蔔長太醜不好賣,就醃製成黑金蘿蔔。」鍾清輝認為,白玉蘿蔔多元的料理方式,與客家人的勤儉精神密切相關,而將文化融合拔蘿蔔體驗,便是食農教育的實踐。「再舉一個例子,白玉蘿蔔為什麼叫白玉蘿蔔呢?傳統客家人的三合院有伙房,伙房裡供奉土地龍神,供奉處有一幅對聯:『土中生白玉,地面出黃金。』所以後來客家人就把蘿蔔取名為白玉蘿蔔。」

小朋友採白玉蘿蔔
藉由農事體驗向小朋友介紹農作物的故事與特性,讓食農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攝影/方智達)

他也提到,去年美濃超市翻新成「未來超市」,集結在地食材設置小農市集專區。「其中特別的是『未來廚房』,除了販賣使用美濃在地食材所做成的輕食,例如米漢堡,還會搭配蔬果季節,作為食農教育的體驗場域。譬如蘿蔔產季時,教大家如何醃製蘿蔔;野蓮除了清炒,也可以做成蛋餅。」

美濃未來超市
「未來超市」集結在地食材,設置小農專區,提升在地農產能見度。

關於臺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後所帶來的農業衝擊,鍾清輝直指核心:食農教育將是臺灣農業能否永續的轉型關鍵。「食農教育所要傳達的精神,就是『吃在地的、用在地的』,避免地方農產淪為貿易價格戰的犧牲品。比如白米,平均每人一年吃不到50公斤,假設食農教育做得好,以後臺灣白米每公斤漲價20元,還是能以每年不到1 , 0 0 0元支出,讓臺灣稻米繼續發光發熱。這也是我們要努力的,透過食農教育讓大家了解臺灣農作物的價值。」

聚焦文化深度 產學合作打造美濃印象

在美濃產業結構的調整上,美濃農村田野學會總幹事溫仲良提供農會不同觀點的見解。「學會對食農教育的看法是,要聚焦在產業文化深度,以免過度發展休閒農業而失焦了。」他以白玉蘿蔔為例,當年極力尋覓既能取代高產值的菸葉、又不會對老農造成勞力負擔的作物,後來發現白玉蘿蔔是上乘之選。「一來它不是外來作物,早在菸葉時期就有種了,在道路轉角之類的畸零地上,偶爾拔來當晚餐加菜;二來可以短期採收,當成輪作作物。」

當雙方決定以白玉蘿蔔作為美濃發展休閒農業的起點時,問題陸續浮現。「第一,遊客怎麼得知哪些田區有開放拔蘿蔔;第二,如何引導遊客進入田間並正確拔蘿蔔,以免踩壞的比拔走的還多;第三,怎麼收費,是以根數計價還是秤重賣?要是遊客從田邊溜掉不付錢,不就做白工了嗎?最後以袋計價,只要袋子沒有被撐破,遊客想裝多少都可以。」農民對於開放農事體驗曾有疑慮,學會與農會一齊討論對策,教導農友見招拆招,小至上廁所的動線安排,大到面對遊客的解說內容。

「這就是食農教育的一環,只是我們沒有察覺在做這件事,單純想藉著體驗刺激白玉蘿蔔產業,達成照顧老農的目標。老農種植菸葉大半輩子,是菸葉退場後損失最大的人。考量美濃農民的平均耕作面積是5分地,因此輔導農民輪作,一季水稻、一季休耕、一季白玉蘿蔔,換算下來的收入可以讓老農過上有基本尊嚴的生活。」耕作模式改變後,銷售方式亦隨之調整,經過不斷的嘗試與修正,美濃才有如今的富饒樣貌。

溫仲良強調,白玉蘿蔔只是開啟話題的觸媒,重點在於融合在地文化與產業做故事行銷,才能創造更多機會。「運用美濃冬季裡作物的多樣性,延伸各種活動,增加和消費者互動的機會。農民的思緒很靈活,他們會把橙蜜香番茄種在蘿蔔田旁邊。雖然番茄的產值遠高於蘿蔔,但相對地,它的勞力密集、資本投資也較高,因此想藉蘿蔔名氣來力拚番茄的人,多半是青農或不服輸的老農。」有農民乾脆開放免費拔蘿蔔,因為重頭戲是等候一旁的橙蜜香番茄。「因為農事體驗,造就了美濃給人物產豐饒的歡快氣氛。我們常提醒農會,接下來主打的不是番茄、木瓜或蘿蔔,而是『美濃』。比起一鄉一特色,我們更希望能好好維持美濃的作物多樣性,打造『美濃=優質』的印象。」

美濃農村田野學會總幹事溫仲良
美濃農村田野學會總幹事溫仲良,致力於文化深耕,與農會攜手打造美濃新風貌。

活用食品安全專業 創造獨樹一格的觀光果園

「我原本在日商食品公司工作,假日回來幫忙。但爸媽年紀大了,體力越來越難負荷,6、7年前我就辭掉工作,回家專心經營果園。」河堤農場(以下簡稱河堤)第二代接班人林文清說,自己對農業向來挺有興趣,目前在農場種了1甲地的橙蜜香番茄。「有一年在路邊擺攤賣番茄時,有個年輕人跑來問,可不可以入園自己採。這給了我們靈感,從此之後,開放採果跟宅配番茄成為兩大銷路,那位客人也變成河堤的老朋友啦!」橙蜜香番茄是河堤農場的種植主力,其餘有瓜類如大小黃瓜、哈密瓜與美濃香瓜。

美濃返鄉青農林文清
返鄉青農林文清,是河堤農場第二代接班人,他活用食品安全專業,讓遊客吃得安心也玩得盡興。

「以前家裡是種其他作物,開始種橙蜜香番茄是因為當年種的人不多,看起來利潤也不錯。但畢竟是第一次,不知道怎麼看果實熟了沒,曾經採完才發現都沒熟。慢慢地就懂了,顏色從綠轉黃,再轉成蛋黃般的橘色,代表完全成熟。」然而數年前,由於天災與病蟲害雙重夾擊,連續兩年收成不佳,導致種植橙蜜香番茄的農友逐漸減少,栽種面積亦縮減許多。

「收成不好是第一個原因,第二是缺工問題。何況番茄整個種植過程很長,包括前置作業時間。像是7月要先準備,8月正式播種,到隔年4月完全採收結束,5月拆架子之類的,最後只剩6月可以休息,7月又要開始新的一輪。當你忙了這麼久還虧錢,自然不想做了。」林文清曾有放棄念頭,卻咬牙堅持下來了。「有很多持續支持我們的老顧客,農會也一直幫忙推廣。有人想來美濃採果,最先想到的幾乎是河堤,所以經營農場已經變成是責任。」

林文清表示,觀光果園能長期經營的關鍵,在於向遊客詳細解說種植過程,讓他們了解自己所吃下的食材來歷。「食安問題是現在的消費者很看重的,常有客人質疑有沒有用藥、番茄吃起來安不安全,我會把過去在食品公司的經驗,應用到農場經營上。未來是打算減少番茄栽種面積,不然忙不過來。我想集中火力顧好方方面面的品質,給客人更美味的番茄、更有趣的採果體驗。」有了農會、學會與農民的同心協力,即使美濃褪去了菸葉帝國的光環,依然能綻放出耀眼的璀璨光芒。

橙蜜香番茄
橙蜜香番茄澄亮的渾圓外觀、獨特的鮮甜滋味,成為河堤農場的人氣作物。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2年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