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糧食安全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與歐盟共同召開高層級小組會議,表示人類必須重新建立農業與生態系統服務的連結,以利發展更健康及永續的糧食系統,並於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緩和後有良好重建,讓生物多樣性發揮潛力來加強糧食及農業生產。會議以視訊方式進行,名稱為「歐洲綠色政策(The European Green Deal):歐盟農場至餐桌之轉型力量及建構健康與永續糧食系統之生物多樣性策略對話」,特別聚焦於FAO加強與歐盟合作,以處理農業部門的生物多樣性永續管理議題。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全球蔓延,世界各國均採取限制移動措施,對糧食供應鏈造成壓力,糧食安全成為各國政府必須面對的嚴肅課題。臺灣在疫情期間,也一度出現民生物資搶購潮,所幸臺灣公糧米倉存量充足,不僅能在關鍵時期發揮安定民心之效,還能援助國際,甚至加入「酒精國家隊」,提供防疫酒精原料,意外成為防疫奇兵。
當今,媒體版面幾乎都給了「新冠肺炎」這個題目,除了疫情本身的報導,另一個占據愈來愈多版面的即是農業新聞,因為糧食是人類基本所需,糧食問題也是大流行中被討論最多的議題。
養豬場因為臭味問題,一直不受附近居民歡迎,中南部有2、3個縣市地方政府建議農委會,暫停受理養豬場畜牧場登記及新擴建申請,但農委會畜牧處認為,申設畜牧場是人民的權利,地方政府可以依地方自治精神提出更完善的規劃,讓產業團體遵循。此外
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大流行使全球陷入危機,各國均採取限制移動措施,以及提供公共資金以對抗新冠病毒侵襲。新冠肺炎也可能對糧食安全造成威脅,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首席經濟學家Maximo Torero Cullen 提出供各國思考及制定糧食安全相關計畫的建議,本文整理相關議題重點問答。
農委會20日出席行政院「民生物資盤點」記者會時強調,農漁畜產品穩定生產中,足供國內未來6個月需求,無須過度搶購;至於農作物栽培所需肥料,庫存原料可製成100萬公噸肥料產品,足供一整年的使用。
行政院長蘇貞昌18日在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的陪同下視察豬肉凍存倉儲情形,並表示現在全國有15萬噸的凍存豬肉,稻米甚至可以吃2年半,農漁畜產品各項重要民生物資都維持6個月以上的安全供應量,大家可以安心。
武漢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國際稻米市場價格也跟著波動,近來外界關注國內糧食安全問題,總統蔡英文17日特別視察嘉義縣新港鄉農會公糧倉庫,了解公糧整備情形。目前我國公糧庫存86萬噸,加上今年新收成稻米,足供28個月消費量。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指出,中國3月底在全球大舉採購稻米5千萬噸,就是糧食安全重要的例子,農委會也盤點了各項農產品的庫存數量與農業資材是否充足,需要進口的蔬菜種子、肥料原料、黃豆、小麥、玉米等農產品,包括庫存、在途,及已下訂的訂單,可確保至今年年底均供應無虞。至於米,公糧庫存加上新收成,到年底有280萬公噸,多到可以做「政府間的援助」。
武漢肺炎疫情爆發蔓延之後,各國陸續控制物資出口,農委會盤點國內糧食安全程度,稻米最充足,農糧署說,加上今年的二期稻作收穫,到年底為止,足夠30個月。國內糧食自給率在全球武漢肺炎疫情帶來的貨物流通壓力下,今年可望獲得進一步的提升,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說,「今年達到40%的糧食自給率目標,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