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米
疫情升溫,沒事最好別出門,需要採購生鮮、冷凍農產品可以透過網購或是美食外送平臺,美食外送平臺的農產品訂單瞬間倍數成長,生鮮雜貨外送業績成長5倍;農委會表示,已聯繫業者盤點供貨狀況,外送平臺或超市若有增加供應貨源的需要,農委會可提供媒合服務,直接協助銷售端對接青農、專業農、農會、合作社等供貨端。
談起與米糧業密切相關的動物,牛的重要性絕對是排行第一。「水牛犁田,黃牛拉車」,從耕作到運輸,都少不了牛的協助。在農村裡,水牛負責水田的整地工程,包含犁田、耙田、耖田、碌碡四個步驟;黃牛負責旱園的翻土和施肥培土,此外還要揹負農具、收成的作物。農村的傳統民居兩側會規劃牛舍,牛隻與人的生活非常親近,如同家人一般,甚至在冬至吃「圓仔」時,也不忘用碗裝一兩粒圓仔供在牛舍,以表示一年來的感謝。
衛福部訂定「食品中汙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食米鎘限量0.4ppm,但針對嬰幼兒食品鎘限量則是0.04ppm,相差十倍,消費者擔心,一般家庭食米是否不宜給嬰幼兒食用?衛福部17日表示,食米鎘限量0.4ppm已考量所有年齡層國人攝食習慣而訂定,嬰幼兒吃也沒問題。
消基會14日公布嬰幼兒米製副食品重金屬殘留抽驗結果,隨機抽驗20件樣本中,就有4件檢出重金屬鎘超標,包括旺仔營養精純米餅量販包、義峰糙米【米夫】、三立乳兒米餅及喜稼園米餅(糙米)。
根據統計,2018年臺灣每人平均吃進45.6公斤的米,我們天天吃米,卻都難以說出吃下肚的米是什麼品種、來自哪個產地;甚至對米有些誤會,說它是糖尿病患者的敵人、肥胖的元凶……吃米更要懂米,從品種到吃法,解除對稻米的迷思!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指出,中國3月底在全球大舉採購稻米5千萬噸,就是糧食安全重要的例子,農委會也盤點了各項農產品的庫存數量與農業資材是否充足,需要進口的蔬菜種子、肥料原料、黃豆、小麥、玉米等農產品,包括庫存、在途,及已下訂的訂單,可確保至今年年底均供應無虞。至於米,公糧庫存加上新收成,到年底有280萬公噸,多到可以做「政府間的援助」。
衛福部預告修正《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增修訂33種農藥於各類蔬果植物等農產品110項殘留容許量,項目極多,絕大多數是針對農產品的進口商申請而放寬,農委會只提了1個品項「百克敏」,新增「米類」的百克敏殘留容許0.2ppm,但同時也下修芹菜、芥菜、菠菜的百克敏殘留容許,均從5ppm降至2p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