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又陌生?你不知道的稻米二三事

文字/李怡欣 主圖攝影/蔡易儒

根據統計,2018年臺灣每人平均吃進45.6公斤的米,我們天天吃米,卻都難以說出吃下肚的米是什麼品種、來自哪個產地;甚至對米有些誤會,說它是糖尿病患者的敵人、肥胖的元凶……吃米更要懂米,從品種到吃法,解除對稻米的迷思!

台稉9號、台中秈10號、桃園3號……稻米的專屬密碼

相對於池上米、益全香米等強調地名或特色的名字,「桃園3號」這種地區加數字的品種名可說是稻米的正式名稱。其命名規則經歷多次調整——1950年國民政府來臺初期以「光復X號」命名;1981至1995年統一把稉稻命名為台稉X號,秈稻稱作台秈X號。如今則以培育該品種的單位冠名:桃園3號來自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台農71號由農委會農業試驗所育種,如果是秈米或糯米會在品種名加上「秈」或「糯」字。

有米蟲!這包米還能吃嗎?

我們最常看見的米蟲是米象,牠們會將米粒挖洞產卵,再用分泌物把洞封住。蟲卵到了溫暖潮溼或有空氣的環境,就有機會孵化成長。

開封米發現有米蟲,如果原本有放脫氧劑或是真空包裝,米蟲不太可能繁衍,只要把米放進冰箱冷藏櫃凍死米蟲,就可以正常食用。如果米蟲很多、活動力強,代表儲存米糧的環境高溫潮溼,有汙染發霉、產生黃麴毒素的疑慮,建議直接丟棄。

吃飯會變胖?

有人說米飯吃多會變胖,且容易讓血糖飆高,這是迷思。因為米飯含有膳食纖維,相較於加工麵食等精緻澱粉更有飽足感,血糖升降的速度也比較慢。為了減少澱粉不吃飯,卻改吃肉、蔬菜、麵食,反而容易不知不覺攝取更多熱量。

米飯吃得更健康有兩個方法:一是食用糙米,可以吃進更多營養素;另外,米飯放涼後,澱粉會老化成「抗性澱粉」,其特性類似膳食纖維,具有熱量較低、減緩血糖上升速度、促進腸道健康等好處,但也不能過量食用。


文章未完,完整版請見《鄉間小路》2020年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