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走向產地認證 讓被仿冒的池上米成為不敗冠軍

1990年代,池上米開始嚴重遭受全臺糧商的仿冒,品質參差不齊的稻米與池上原產稻米形成低價競爭,嚴重打擊池上農民與米糧商的利益。長期以來在良質米產銷政策中扮演示範者的池上地區,面對仿冒現象猖獗,以及2002年臺灣即將加入WTO的市場壓力,為化解自身產銷困境謀求出路,而發展出追求「品質」以提升農產「競爭力」的對策。

新聞
提高稻穀價格農委會試辦市場採購 「四選三」降稻作面積今年穀價每刈逾千元

農委會推動稻作四選三、大區輪作等政策,成功將稻作面積降至24萬公頃以下,相較近5年平均減少3.1萬公頃。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19)日表示,今年不分一、二期作濕穀收購價格每百臺斤(每刈)絕對在1,000元以上。農委會並從今年起規畫從市場採購3萬公噸稻穀,強化糧食安全韌性,有助提高市場穀價。

新聞
用碎米做甘酒 丹參給啤酒添「蔘仔氣」 花蓮農改場助在地農產加值

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利用在地生產稻米及丹參兩大農產品,開發出深具在地特性的加工產品。以良質米碎米,開發無酒精發酵飲料──甘酒,進而製成冰品;另外,花蓮場將中藥材丹參加入啤酒,開發出高單價精釀啤酒,適合夏天涼快暢飲。

新聞
一樣米飼百代人 傳承千年的主食──米的臺灣史

臺灣氣候溫暖、潮濕,非常適合稻作。米在臺灣是傳統的主食,所以臺語俚諺說:「一樣米飼百樣人」,罵人:「食米毋知米價」,安慰自己:「時到時擔當,無米才煮番薯湯」。臺語講「飯」就是指煮熟的米,最傳神的一句話是:「食飯皇帝大」,形容吃飯最重要,不能被打擾、中斷。

新聞
【農委會主委新春專訪02】稻作四選三政策提高農民收入 國人不挨餓權利入食農法

國內稻作四選三、大區輪作及收入保險三大制度於2022年全面上路,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目前全國水稻種植面積28萬公頃,如果能透過新措施實施,進而減少3、4萬公頃,稻米價格可望提升,農民收入就會增加,今年將是稻作產業轉型重要的一年。

專輯
【入世二十年的臺灣農業】專題報導

2022年元旦這天,我國加入WTO屆滿20年。前總統陳水扁於2001年11月20日批准我國入會條約,隔年1月1日成為WTO第144個會員,開啟臺灣貿易自由化大門,農業部門首度面臨國際化挑戰,歷經了「穩定中發展」的20年,農業部門今年將再次接下自由化的戰帖。

新聞
【入世二十年的臺灣農業02】日本稻作轉型啟示 用補貼引導米價貼近市場機制 提升農家經營規模

因稻米是國內種植最廣、栽培農民最多的作物,國際談判一定優先予以保護,但臺灣超產過多、價格卻高的稻米,卻很可能淪為競爭對手談判的籌碼。貿易自由化對體質欠佳的農產品難免產生衝擊,但危機可以是轉機,把握進入CPTPP的機會,稻作產業亟待轉型。

新聞
使用臺南黑麻油、松阪豬 御珍坊冠軍炒飯明年百元吃得到

農委會農糧署第三屆「臺灣炒飯王」今(17)日頒獎,由御珍坊「塔香麻油松阪豬炒飯」及林口亞昕福朋喜來登聚味軒中餐廳「青麻怪味雞炒飯」,分別奪下「經典天王組」、「創意巨星組」冠軍。預計明年第二季將推出冷凍調理及冷藏鮮食炒飯產品。

新聞
2021精饌米獎出爐 池上鄉農會囊括雙料冠軍

市售包裝米最高榮譽、2021年「精饌米獎」得獎名單今(9)日出爐,臺東縣池上鄉農會以「高雄147號」品種的「池農有機白米」、「池農仙境米」兩項產品,分別拿下臺灣有機米組、臺灣好米組冠軍。

新聞
外銷中國大陸前2大農產品已被禁 下一個是稻米?

中國大陸以檢疫問題為由,今年開始陸續禁止臺灣農產品輸銷,包括:鳳梨、釋迦,以及蓮霧,鳳梨及釋迦為臺灣出口中國大陸農產品的前2名,對臺灣農產品的產銷造成衝擊,出口第3名則是稻米,是否成為被禁止輸銷的農產品?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20)日表示,從糧食安全的角度來看,中國大陸不會禁止稻米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