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種子
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種子檢查室是我國種子檢查專責單位,負責進出口貿易、良種繁殖制度及市售作物種子檢查,因種子檢查程序繁瑣費工,種苗場與中央大學合作,運用影像辨識結合人工智慧技術(AI)建置完成「種子數位圖鑑平台」系統,可在1秒內找出種子圖檔,加速辨識,提升種子檢查效率一倍以上。
秉持有機農業精神,有機農業的作物栽培應該連使用種子都是來自有機生產,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繼109年取得全國第一個種子調製加工場域有機驗證,今年再度取得專門生產種子田區的有機驗證,已採種生產完整驗證「生產場域」及「調製產線」的硬質玉米「臺農7號」種子,今年規劃增加高粱種子採種生產。
分子檢測工具已是國際種苗企業研發的標準配備,但國內種苗業者以中小規模為多,較難投資成本高昂的實驗室,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去年起設置共享經濟概念的種苗分子檢測開放式實驗室(Bio-Open Lab),即日起試營運,開放業者租賃,將可提升種苗產業研發量能。
東西種苗公司(East-WestSeedCompany)最先設立於菲律賓,為一位荷蘭人與一位菲律賓人聯手創立,分別來自東方與西方,所以稱為東西種苗,經過努力經營,營業額在東南亞漸漸成長為東南亞第一的種苗公司,在印尼、越南、泰國、緬甸及越南都有設立分公司,後來考量泰國位於東南亞的樞紐,交通方便,政經相對穩定,才將總部搬來泰國,本場呼應政府新南向政策至泰國進行番茄新品種之海外試種,於泰國海外試種調查期間與東西種苗公司人員進行交流並參觀該公司的研究站及總部。
種子為農業的基礎,國家需要確保高品質種子的供應,才能讓農民有穩定的收入,使農業永續發展。有鑑於全球種子市場逐年成長,亞非農村發展組織自2010年開始贊助「種子生產及品質評估國際訓練課程」經費,委託印度農業研究委員會所屬的印度農業研究所承辦訓練活動,期望透過分享印度種子生產供應大幅成長的經驗與技術。
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技轉生技業者「茄科作物類病毒核酸檢測晶片用引子對及引子探針組」技術,今年成功協助業者開發番茄病原檢測晶片,可以直接以種子為檢定樣品,大幅縮短檢定時程76%,減少檢定成本45%,強化檢測番茄種子病毒的量能。
近來國際上屢傳有民眾接獲寄自中國的不明種子,引發人心惶惶,農委會防檢局3日表示,截至7月底止,防檢局共接獲國內民眾通報送交6件疑似來自中國的種子檢疫物,研判為白菜、蓮花及不知名雜草等植物種子。
臺灣近日有民眾接獲中國寄送植物培養土包裹,但在民眾警覺之下,已寄送農委會防檢局銷燬。防檢局表示,可疑種子、土壤包裹均可能造成國內生態環境威脅,呼籲民眾不要種植或任意丟棄,應保持原包裝寄送防檢局處理,否則恐遭罰。
第二次綠色革命主要目的在於運用國際力量及現代生物技術,在促進農業生產及食品增長的同時,確保環境可以持續發展。科學界陸續提出各種面向的改善倡議,其中包括參與式育種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