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種子生產及品質評估」國際訓練 看印度種子生產的技術與經驗

IARI研究人員示範小麥phenol化學法之遺傳純度檢測技術。

內容提供/《國際農業科技新知》 文/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助理研究員 龔美玲

種子為農業的基礎,國家需要確保高品質種子的供應,才能讓農民有穩定的收入,使農業永續發展。有鑑於全球種子市場逐年成長,亞非農村發展組織(African-Asian Rur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AARDO)自2010年開始贊助「種子生產及品質評估(Seed Production and Quality Evaluation)國際訓練課程」經費,委託印度農業研究委員會所屬的印度農業研究所(Ind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IARI)承辦訓練活動,期望透過分享印度種子生產供應大幅成長的經驗與技術。

本次訓練主要由IARI的種子科學及技術部門(Division of S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SST)承辦規劃,訓練地點位於印度新德里市區。參加訓練的成員總計10名,各分別來自臺灣、馬來西亞、模里西斯、奈及利亞、埃及、阿曼、敘利亞、約旦、黎巴嫩及巴勒斯坦等10個國家,成員背景包含各國政府農政單位從事種子生產、種子檢查、生物技術或育種等相關的行政或研究人員。

印度的種子生產、品質檢測及種子生理

印度將正規種子生產分成4個等級:nucleus seed、breeder seed、foundation seed及certified seed,生產技術介紹重點包含隔離距離、保護行、父母本比例、田間去偽去雜、田間檢查,以及收穫後的調製及儲藏、健康種苗組培生產技術等,作物種類涵蓋自交作物的水稻(每年繁殖100多個水稻品種;印度約有1,000多個水稻品種、5個雜交水稻品種)、扁豆、樹豆、鷹嘴豆、大豆、小麥、大麥等,異交作物的玉米、高粱、珍珠栗(利用雄不稔,父母本比例為2:4,保護行4行)等,營養繁殖的馬鈴薯種薯、甘蔗等、蔬菜作物(如十字花科的芥菜)及牧草作物。

印度對於不同等級的種子,則訂有隔離距離、田間檢查、純度、水分含量及發芽率等檢查的合格標準。以單株種子的收穫為例,一半保存、一半種植單行(row)或單小區(plot),只要有一個off-type就捨棄整行或整個小區,以維持nucleus seed的純度。

課程同時也著重介紹印度是參考國際種子檢查協會(International Seed Testing Association, ISTA)的種子檢查方法執行種子品質評估,包含取樣、種子水分含量、(物理性)純度(潔淨種子、無生命雜質及其他種子)、遺傳純度(genetic purity,針對特定作物品種及雜交品種,化學法檢測粒數400粒/批,分子標誌檢測則為50粒/批)、發芽率、種子活力及種子健康檢查等評估項目的理論及部分實作課程。目前印度有6間ISTA認證實驗室,其中官方1間、私人5間,私人公司取得認證的主要目的在於檢測技術的交流。

參訪IARI表型研究站,秤重評估水稻水分利用。

種子生理等理論課程包含種子壽命、種子儲藏及劣化、種子活力預測、奈米技術應用於種子品質提升等主題。可控制影響種子壽命的因子包含水分含量/相對溼度、溫度及氧氣,蛋白質含量高的作物種子活力劣化(deterioration)的速度會快於高油分或高碳水化物含量的種子;種子儲藏的Harrington’s rule,當假設種子一開始的水分含量在5%~14%且溫度處於0~40℃時,每下降1%水分含量或每下降5℃可讓種子貯藏壽命加倍;Jame’s rule則是以「溫度(℃)+相對溼度(RH %)<60」下的種子貯藏條件較佳。

種子活力(vigour)會下降得比發芽率(viability)來得快,不同批種子經過一段時間儲藏或給予逆境後,可能都會發芽,但生長勢會有差異,即代表種子活力及儲藏潛力有所不同,也因此種子活力被認為較趨近種子在田間的真實表現。

IARI研究人員示範示範種子活力檢測(加速老化法)。

印度種子產業、制度法規及政策

印度國土面積世界第七,擁有13.6億的人口需要餵養,而種子品質為影響產量的重要因子之一,因此可想見種子生產與品質控管,對於印度政府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議題。但由於正規的種子生產體系僅占4成,無法滿足全國的需求,因此還是有將近6成種子是由農民留種繁殖。

也因此,印度在植物品種權保護,特別保留農民權利,除了支援種子生產的考量外,另一個原因是認為農民可能保有特殊的植物種原。印度政府透過教育輔導來提升農民所生產的種子品質,建立參與式種子生產模式,也藉此鼓勵與輔導農民組織成立種子公司。

另外,目前印度對於基改作物,僅允許種植Bt棉花(2002年獲准)。印度為全球第4、第5大種子市場,僅次於中國、歐洲及北美,與拉丁美洲市場的占比相近(占7%),而中國、日本及印度合占亞洲92%的種子市場。私人種子公司供應印度85%的雜交品種及OP品種,目前國際大型種子公司皆在印度設有育種基地。印度私人種子公司約有500家,其中65%主力在銷售,20%同時有種子生產跟銷售,15%同時有研發、生產及銷售。

IARI田間觀摩,樹豆nucleus seed生產田區。

印度農業同樣面臨產銷問題,亟需加工技術協助加值,目前加值技術的應用在印度僅有2%,且集中在私人工廠,而其他國家則大於70%。印度以小農為主,擁有的土地面積小,印度政府期望推廣小農加工,但品質提升與行銷仍待解決。

本次訓練安排參訪IARI博物館、國家種子公司、國家農業科學博物館、印度植物遺傳資源署國家基因庫、IARI區域研究站(位於Karnal)、種子調製工廠、種子生產田區、IARI設施栽培溫室、種子認證機構、私人種子公司、IARI國家人工氣候站、國家植物表型研究站等等,且國家種子調製工廠及認證機構皆有取得ISO 9001認證,國家種子公司及私人種子公司,則具有ISTA的個人或實驗室會員身分。

Karnal研究站的種子調製工廠是於1997年獲日本技術支援合作設立,設備幾乎皆為日本製並使用至今,該廠人員表示印度目前也正在積極自行研發相關的儀器設備。其廠區設置有詳細的種子調製流程圖介紹,其種子儲藏室為了避免害蟲躲藏孳生,甚至將日光燈座以透明膜封住。

參訪印度私人種子公司Acsen Hyveg(P) Ltd 雜交品種試驗田。

印度私人種子公司Acsen HyVeg(P)Ltd使用種子處理(批衣、滲調)技術,並認為種子技術能使發芽整齊、增加耐逆境及提升價值;在種子檢查方面,除了是ISTA會員,樣品登記已採用電腦系統管理;試驗田多見為蔬果雜交品種,畦面拉設或埋設有灌溉軟管。

對比臺灣,印度面對人口大國所需解決的問題,帶出不同的思考與對策,從一張農民排隊搶購國家種子公司所生產的種子照片,可以窺見優良種子的供應是印度政府亟需重視的問題。這樣的使命感也能從訓練授課中感受到,他們不斷地詢問學員關於如何定義種子、種子與糧食穀物的差別、種子生產與一般糧食生產的差別何在,讓與會者重新體認到種子生產的特殊性與重要性。

【亞非農村發展組織簡介】

成立於1962年,是一個由非洲及亞洲共31個國家政府組成的國際組織,總部位於印度新德里(New Delhi),組織宗旨為透過國際間之經驗交流及合作,進而促進農村地區的社會及經濟發展。我國即自1968年以「R. O.China」之名參與迄今。

本文轉載自第87期《國際農業科技新知》,原文標題〈2019 年亞非農村發展組織「種子生產及品質評估」國際訓練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