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農村】私房雨露休閒農場 雨露與陽光灑落的緩緩庭園

私房雨露休閒農場園區環境清幽宜人。

內容提供/蘋果屋出版社 文/陳志東、許瓊文、游文宏

一座綠意滿佈、高樹參天的院落,讓人入了眼,就不想離開。尤其出人意料之外的是,這裡的炭燒豬腳,好吃到曾讓跑遍世界的紅頂商人不遠驅車而至;這裡的桂花糖磚,有著一種別處沒有的甜蜜沁香;此山慢活,寧靜無涯。江家人打開私宅大門,以誠待客。端上桌的,盡是真淳滋味;雨露之中,自有大地光彩。

在「私房雨露」院子裡,太陽總是很晚才起床。由於地處松鶴部落,放眼望去,或許東卯山、或許八仙山、或許馬崙山與白毛山,在「谷關七雄」環繞下,這裡的太陽經常都要等到上午9點才緩緩爬上山頭,而下午3點後,就又很快從山的那頭落下去。這遲到早退的短暫陽光,其實沒有偷懶,因為短短幾個小時,它努力散發熱力、吸收森林濕氣,等到半夜再化成雨露,均勻灑遍整個谷關大地。

女主人江媽媽說,每天清晨5點起床,就會看見一閃一閃的露珠鋪滿階梯與草原,晶瑩剔透映照著綠地藍天;隨著天色漸亮、太陽出來,再化為小小蒸氣回到天空;如此周而復始,日日重覆。「當初之所以會取『私房雨露』這個名字,就是因為我們都在這個私人院子裡欣賞雨露……」

這座占地約6千坪的寬院子,最早並不對外開放,獲准前來的客人,只有臺灣獼猴、藍腹鷴、綠繡眼、食蟹獴、螢火蟲等「原住民」。2009年,為了讓這片美景與友人分享,於是江媽媽決定開設一間小小的咖啡店,而且還自己烘焙麵包、做甜點;後來,又建了兩棟小木屋民宿當作招待好友之用。直到幾年後,才將咖啡館轉型為「藏山料理」,並也因為「運用在地山海食材製作原味料理」的訴求獲得認同,所以短短幾年內,就成為許多遊客來到谷關的必訪之地。

十年過去,現在的「私房雨露」一樣採預約制,每天只服務少少的客人;儘管小木屋已增建到13座,但每一座都藏在樹林之間,讓來到這裡的客人得以在綠意盎然的包圍中,享有互不干擾的寧靜舒適與開闊寬廣。

這裡沒有溫泉,但有自採香草植物的芳香湯泉;沒有五星級飯店穿著整齊制服的門僮,但有溫暖如家人般的親切微笑;沒有松露、干貝、魚子醬做的大餐,但有馬告、野菇、香蘭葉等在地物產的天然滋味。江媽媽說:「我們把一個美麗院子藏在山中;藏山,但不藏私。」

原住民手採的珍貴馬告。

馬告與鬼頭刀──來自八仙山的香與太平洋的鮮

農場所在的「松鶴部落」,因大甲溪畔常見鷺鷥覓食、遠望如白鶴飛舞而得名。但這片泰雅族人的世居地,其實曾有「古拉斯」、「久良栖」等古名,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德芙蘭」,意指「水源豐沛肥沃、適合人居之地」。所以,長久以來這裡擁有人們賴以維生的多樣性原生物種,包括馬告、刺蔥、五葉松、段木香菇等,而這些物產的最大特色,就是「香氣」。

在食物冷藏、保鮮等技術都還欠缺的年代,香料不僅被視為具有療效的養生藥物,也是遮蔽食物氣味不佳的重要元素;發展到後來,甚至成為一個地方或民族的代表滋味,例如四川的花椒、南洋的胡椒、印度的咖哩、泰國的香茅……等,如果料理中沒有這些香料,也就缺乏了當地的味道。

「私房雨露」的料理,就大量運用在地香料食材,例如俗稱「山胡椒」的馬告。這種混合著胡椒、香茅、檸檬與生薑氣味的植物,很早就被泰雅族人拿來泡水或煮湯,喝起來香辣又止渴,不但可以用來消暑,也是喝醉酒、失眠、肚子痛的解藥。

近年來馬告當紅,甚至成為臺灣名廚最愛的祕密武器,但事實上仍無人工大規模栽培、幾乎全是野生,只能靠原住民入山手採,那每年2月淡黃小花掛滿枝頭、花謝後長出綠色小果;5月下旬逐漸成熟、外殼變脆轉黑;6、7月盛產,8月即進入尾聲,一年一產的馬告數量有限,加上採收不易,可說相當珍貴。

除了「山珍」之外,「私房雨露」還有「海味」。江媽媽說,因為認識漁夫好友,所以他們每週都會固定開車前往臺東成功漁港去把新鮮的鬼頭刀載回谷關。

很多人不知道,臺灣其實是「鬼頭刀大國」,這種色澤漂亮、長相慓悍的魚,泳速可達每小時80公里,每年4月飛魚在太平洋上飛舞,就是因為受到它的追趕。也因為肉質充滿筋性、口感Q彈,所以鬼頭刀被愛吃魚排的老外視為美味,光是2007年出口就超過5千公噸,也創造出20億臺幣的驚人產值。

臺東漁港直送的鬼頭刀,讓「私房雨露」有了山珍海味的本錢。

本文摘自蘋果屋出版社《農村廚房尋味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