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生物防治
生物農藥、化學農藥同樣面臨農民最為關切的課題「藥效」,然而相關影響環節不只是防治效果快慢之別,應透過正確診斷對症防除及合理施用技術,原則包含農藥種類選擇、節制與精準施用、最佳施用時機,並且漸次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替代。
不同菌種也建議分別於不同時間與部位施用,例如芽孢桿菌、鏈黴菌、木黴菌、蟲生真菌不宜相互混合使用,以免相互拮抗折損戰力。不宜混合抗生素、銅劑或部分殺菌劑,例如蘇力菌勿混和鹼性資材,否則易降低殺蟲效果。建立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生物防治資材均應於發病初期或害蟲發作時提早使用。
化學農藥氾濫,甚至周邊環境用藥連帶引發食品安全風險,朝向有機農業、友善環境農業的趨勢不再相對遙遠。再者,2017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喊「10年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半」政策,預計推出低毒有效的化學農藥、非化學農藥防治資材,以取代高風險農藥。
Rey也表示「使用微生物保護植物是一種未來生物農業發展的新趨勢!」雖然鏈黴菌不是唯一一種可用於生物防治的微生物, 但它卻是非常獨特的存在,它是少數能跨越藥理學、農學研究的微生物之一,持續進行深入研究與運用此概念成果,將有益於未來的農業發展。
近年全球對於「雜草防除」的理念,已逐漸轉變為「雜草管理」,經由調控雜草的生長環境,抑制雜草的萌芽與競爭力,將雜草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因此低毒性、易降解、對人畜安全及環境友善的生物除草劑(Bioherbicides)日漸受到重視。如何減少化學農藥用量,有效抑制雜草,以維繫作物的經濟產值及農業生態系的永續經營,為未來臺灣農民用藥習慣及雜草防除觀念調適的新契機。
在生活型態上,薊馬成蟲與幼蟲棲息於幼嫩葉背及茶芽,銼吸幼嫩組織,造成新葉彎曲變形,被取食受傷部位褐化粗糙銹斑。每當油茶開花時,即會吸引大量薊馬聚集於花部,銼吸與產卵危害,影響著果率,開花末期對花部內剛形成幼果銼吸表皮,造成日後褐化傷痕,幼嫩小果受薊馬取食為害後,也會形成褐化銹斑。
許如君表示,防治荔枝椿象需區域共同啟動,且採取整合管理(包含生物防治、農藥等)才有效。以平腹小蜂來說,仍有許多問題尚待釐清,像平腹小蜂六月會在臺大出現自然族群量,那中南部的荔枝產區呢,另外農民會在田間施用農藥,究竟哪些農藥對平腹小蜂的影響較小等,所以防治荔枝椿象需有更多研究投入才行。
為達到不用農藥或農藥使用最少化的蔬菜生產,讓民眾放心的優質安全蔬菜,農委會農業試驗所(以下稱農試所)特別研發了「彩椒」病蟲害綜合管理技術。該技術是採行天然植物保護資材,以及釋放量產的昆蟲天敵取代農藥,目前已成功壓制病蟲害發生,並協助面臨廢耕危機的農園恢復生機,有效提升彩椒的品質並穩定產量。
安排合宜的共榮作物種在一起,可用來提高土壤中有效養分、有益昆蟲如天敵之生物防治與忌避防止病蟲害的發生,使作物無需依賴化肥或農藥,一樣可以達到促進生長、減輕病蟲害的目的,其實這就是一種共榮作物的應用。
安排合宜的共榮作物種在一起,可用來提高土壤中有效養分、有益昆蟲如天敵之生物防治與忌避防止病蟲害的發生,使作物無需依賴化肥或農藥,一樣可以達到促進生長、減輕病蟲害的目的,其實這就是一種共榮作物的應用。
安排合宜的共榮作物種在一起,可用來提高土壤中有效養分、有益昆蟲如天敵之生物防治與忌避防止病蟲害的發生,使作物無需依賴化肥或農藥,一樣可以達到促進生長、減輕病蟲害的目的,其實這就是一種共榮作物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