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淨零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參展建置「國產材臺灣館」,推廣國產材多元應用,首度展出國產材中小學課桌椅與辦公室OA。國產材課桌椅以使用柳杉、臺灣杉為大宗,但有業者使用二葉松,密度及抗彎強度高,甚至優於柳杉及臺灣杉,但重量卻更輕,方便師生搬動,相當受到歡迎。
農業部致力2040農業淨零,考量以既有科技還無法實現農業淨零,農業部長陳駿季今(17)日與中央研究院長廖俊智共同簽署淨零減碳科技研究推動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既有合作基礎上,深化農業減碳、剩餘資源循環再利用科技研發,以及建置自然碳匯監測、驗證方法,以達成淨零排放目標。
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全國首座「有機農業研究中心」今(1)日揭牌,也是亞洲首座專責有機農業研究機構,未來將補足有機栽培技術研究缺口。截至去年底,全國有機驗證及友善耕作面積已逾1.9萬公頃,農業部已訂定2040年農業淨零碳排目標,有機友善耕作面積目標也將擴增至4萬公頃。
在能源轉型、淨零路徑等議題不斷為各界所重視的臺灣社會,在各產業部門中原是最具「永續」潛力的農業部門,卻往往陷入與產業永續發展衝突的兩難困境。舉例言之,現行太陽能光電的各種發展模式中,農業部門被期待的貢獻,無論是「農電共生」、「漁電共生」、「畜電共生」等經營模式,目前皆不脫朝向「農地利用」的方向進行,進而導致看似立意良善、充滿進步價值的策略,造成農地恐被蠶食鯨吞的疑慮與結果。
農委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育成水稻新品種「臺南20號」,是國內少見低直鏈澱粉品種,口感類似日本「牛奶皇后」米,熱飯輕柔、冷飯Q彈,做成糙米免浸泡即可烹煮,濕軟不粗硬、有黏性,還帶有芋頭香,產量則與國內主流品種「臺南11號」相當。嘉義縣政府率先技轉栽培,目標3年1,000公頃,未來將為此品種建立品牌,整合行銷。
國家發展委員會今(30)日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在用電每年成長2%正負0.5個百分點的情境下,2050年達到淨零的目標,淨零轉型主要計畫至2030年預算將投入近9千億元,同時帶動民間投資4兆元。農業部門在碳匯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在12項關鍵戰略中的自然碳匯一項,將由農業委員會與海洋委員會合作執行,後續相關政策會再公布。
農委會今(9)日召開「邁向農業淨零排放策略大會」,行政院長蘇貞昌致詞時表示,全球已有超過130個國家宣布推動淨零排放,臺灣也要做,而且要加緊加快,相關修法希望獲得立法院的支持。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指出,農業受氣候變遷影響重大因此農委會搶先推動淨零,農業部門的淨零目標,是要比世界各國2050年的目標提早10年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