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淨零排放路徑公布 農業部門碳匯貢獻抵減助達淨零目標

國發會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以兩大治理基礎、四大轉型策略,以及12項關鍵戰略達成目標,農業部門碳匯貢獻抵減。(攝影/記者陳儷方)

國家發展委員會今(30)日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在用電每年成長2%正負0.5個百分點的情境下,2050年達到淨零的目標,淨零轉型主要計畫至2030年預算將投入近9千億元,同時帶動民間投資4兆元。農業部門在碳匯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在12項關鍵戰略中的自然碳匯一項,將由農業委員會與海洋委員會合作執行,後續相關政策會再公布。

負責統籌農業部門因應氣候變遷的專責單位「氣候變遷調適及淨零排放專案辦公室」執行長莊老達表示,農業部門在淨零排放計畫中主要是貢獻2千多萬噸的碳匯,國發會擬定的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著重在對碳排影響較大的工業、交通、再生能源等議題,農業部門已在執行的減量、土壤碳匯、海洋碳匯等計畫並未納入。

根據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在用電每年成長2%正負0.5個百分點的情境下,2050年達到淨零的目標,總需要電量為4,275億度至5,731億度,屆時電力須完全去碳,再生能源占比要拉高到60%至70%。

2050淨零排放規劃(資料來源/國發會)

再生能源之一太陽光電的短中期計畫至2025年累計達20GW,莊老達表示,農業部門的太陽光電年度發展目標,20GW中負責9GW,9GW中有4.4GW會來自漁電共生,占比近一半,其他則由溫室及畜舍的屋頂型光電、農田水利圳路兩旁的太陽光電提供。

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由國發會、環保署、科技部、經濟部、交通部、內政部等跨部會研議完成,環保署氣候變遷辦公室主任蔡玲儀表示,淨零轉型有氣候法制及科技研發兩大治理基礎,能源、產業、生活、社會等四大轉型策略,以及12項關鍵戰略;至2030年政府將投資近9千億元預算於淨零轉型計劃,其中4,400億元來自於國營事業,既有計畫1,200億元,新增計畫3,200億元。

至2030年政府部門投入近9千億元預算,估可吸引民間投資4兆元。(資料來源/國發會)

蔡玲儀指出,透過各種方式仍難以削減的碳排,則由碳匯抵減以達淨零排放目標。根據報告,2019年森林碳匯為-21.4百萬公噸(Mt.),2050年森林碳匯為-22.5Mt.,排放加上吸收,實質達成淨零目標,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表示,森林碳匯是碳中和的減項,2050年可達22.5百萬噸,因此有此設計。

龔明鑫說,碳匯的主政單位以農委會為主,海洋委員會也有,將來會有跨部門的機關執行,在12項關鍵戰略中就有一項是自然碳匯,未來將形成戰略計畫並提出政策,後續會再公布。

至於碳交易部分,環保署長張子敬表示,環保署鼓勵產業減碳,但希望可以在合理成本下取得減量額度,初步規劃並不期待把減碳額度或碳權交易當成金融商品來操作,而只是一項經濟工具,未來的交易平臺會設置在環保署,讓有減碳義務的單位在合理的成本下,取得所需的減碳額度。

國家發展委員會30日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資料來源/國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