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雜誌
《鄉間小路》2023年5月號 尋蝦啟事

常言道:「無魚,蝦嘛好(Bô hî, hê mā hó)。」比起魚的鮮嫩、蟹之肥美,存在感沒那麼高的蝦,似乎一不小心便退居許多人心目中的第二順位。這麼說來,我們真的了解蝦嗎?
蝦其實無所不在:漁港子弟撈捕海蝦,把大海帶到人們的餐桌上;研究者觀察溪蝦,引領大家認識淡水蝦的各種姿態。不只自然界中看得見蝦的身影,還有很多人辛勤培育不同種類的蝦。比如臺灣的草蝦養殖曾攀向高峰又滑落低谷,現在學者、業者齊心努力想把牠養回來;而米蝦原是山澗溝渠裡不起眼的存在,但經職人多年研究,竟純化培育出無數美麗的模樣。

冷蝦配冰啤酒。
飲食
【異鄉人的療癒餐桌】臺灣西班牙海鮮對決戰

年初失業,憤慨又頹喪地窩在家裡數日,食慾尚在,但就是瞇著眼還看不清目標。這時西班牙友人馬力歐問我要不要春天與他回鄉參加家族大事──表姪受洗禮。原本推託著不要,人生谷底見誰都丟臉。「你來的話帶你去吃便宜又好吃的海鮮。」這時有點動搖,「我們西班牙海鮮比你們臺灣好吃喔!」這下我從病貓變猛虎,氣急敗壞立刻訂了機票,怎麼可能會有比臺灣好吃的海鮮呢,我得親自去吃一趟才有立場辯駁。

新聞
古人瘋海產,19世紀吃遍全世界?海產臺灣的百年歷史縮影

一口啤酒、一盤熱炒海產解千愁!海產店是今日最臺味的庶民飲食,但回到清代臺灣,大啖海鮮卻是仕紳文人的潮時尚。更意想不到的是,當時臺灣人想吃魚蝦、牡蠣、鹹魚還得依賴島外的輸入?!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林玉茹研究員,帶我們一探臺灣海產轉為進口導向的關鍵,並從中窺見19世紀捲入世界舞臺的臺灣樣貌。

新聞
海鮮話題正夯 虱目魚產季報到價格回檔

虱目魚最近成為話題主角,隨著產季來臨,虱目魚價格已見回檔,池邊價每臺斤回跌至56、57元,較6月回跌10元。不只有產量穩定的養殖魚類,四面環海的臺灣,更有種類豐富的沿近海漁業,海鮮取得容易,熱炒海鮮、海鮮粥、海鮮麵、蛤蠣麵、蚵仔湯與蚵仔煎等都是常見飲食,各地老店老攤也都各有特色。

新聞
國產水產品網購平臺一次曝光 動動手指頭魚鮮宅配到家

疫情持續升溫,全國疫情警戒升為第三級,擔心疫情更趨嚴峻,消費者從上周未已開始搶購民生必須品,農委會鼓勵消費者上網採購農漁畜產品,避免群聚,漁業署整理國產漁產品網購平臺資訊及連結,一次提供消費者選擇,農委會漁業署張致盛表示,疫情升溫以來,帶動漁會網購成長,其中梓官區漁會業績一周以來成長1倍。

新聞
食鱻筆記:菜鳥學吃魚,南方澳、崁仔頂就是我的私廚冰箱

臺灣熱衷討論北漂,臺北年輕女孩鄭雅嬬,卻東漂到南方澳。吃素7年的她為了融入漁港生活,她開始學吃魚、學烹飪,學習南方澳的生活哲學。

直到2017年9月我住進南方澳前,我其實已經吃素將近7年了,當時在南方澳採訪時,遇過一個令我兩難的局面。

新聞
認識那條魚 「臺灣永續鱻漁發展協會」盼以食魚教育帶動永續漁業

為了讓臺灣人不要只會吃海鮮,而是真正具備海洋文化,一群漁民、魚販、餐飲業者、愛魚民眾組成「臺灣永續鱻漁發展協會」

新聞
永續海鮮這樣挑!9大心法教你吃對年菜

過年圍爐總少不了海鮮饗宴,但您知道要如何才能吃得永續嗎?吃對海鮮,才能讓海洋永續!不需要花大錢買名譽、當苦行僧,只要充實自身食魚教育與海洋知能,就能吃得永續又美味健康。

新聞
【綠主張】希望年年都有魚——永續海鮮年菜

年關將屆,又到了預購年貨、準備年菜的忙碌年節。傳承中國新年「年年有魚」的習俗,魚蝦貝類等海鮮絕對是年夜飯不可或缺的應景料理。

新聞
【看漁事長知識】難以忘懷的鮮甜滋味!吃生魚片不是新鮮就安全

從漁港、路邊攤、餐廳到婚宴會館,生魚片都是桌上少不了的佳餚之一,不管是入口後在嘴裡多變的風味,或是那種屬於海鮮的特有甜味都會深深烙印在饕客的口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