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土雞
位在佳里區中山市場的「雞鮮生」攤位,主打「專賣生鮮雞」。攤上最具特色,就是獨家經銷販售的「野林土雞」,這是經過畜試所多年選育,最純種的台灣土雞「台畜肉十三號」,加上自然放養山林,餵飼雜穀無藥殘,主打低脂皮薄肉脆。
臺灣土雞味道鮮美,上世紀1976年至1985年可說是臺灣土雞黃金十年,在肉用雞市場幾乎每年達70%市占率,但早年尚未建立土雞種原與品系的資料,市面有各種各色土雞,無法確認臺灣土雞品種特色,以及在育種與配種制度不健全下,土雞無法發揮雜交優勢,市場競爭力下降。
現年74歲的中興大學名譽教授李淵百,1981年首開先河投入臺灣土雞育種研究及推廣工作。中興大學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院長陳志峰傳承師門,跟隨李淵百腳步40年,從學術到實務的執行力強。兩人暢談土雞保種及育種的重要使命。
作為臺灣傳統飲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環,土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市面白肉雞販售數量遠多於土雞,除非到臺菜餐廳或上傳統市場尋找土雞肉販、熟禽攤,不一定吃得到土雞。台灣美食技術交流協會理事長徐仲帶領大家從餐桌美食認識臺灣土雞,他說,「民眾想要了解臺灣土雞,首先要知道三個要素,品種、年齡與公母。」品嘗土雞好滋味,靠的絕不是誤打誤撞,而是對影響土雞肉質風味要素的充分理解與掌握。
「我們希望喚起國人吃土雞的回憶,小時候媽媽都會盛一隻土雞雞腿給你吃,這是腦海中不會磨滅的記憶。」農業部畜牧司副司長李宜謙有感而發。他與中華民國養雞協會秘書長王建培認為,土雞產業現況亟待轉型,將積極開發土雞加工熟食品,並結合地方產業文化,開拓多元產品型態和通路,未來也會朝產銷鏈整合目標邁進,輔導土雞契養主引領契養戶大手攜小手展翅起飛。
飼養土雞超過30年的立瑞畜產公司,為了掌握飼養所需種雞品質,透過建立育種團隊瑞興農業生技公司、自營種雞場,以及新建孵化場,確保種雞種原健康、孵化率提高,也拉抬產業提升。投入品種選育邁入第十年,具「興大土雞101品系」血緣的種雞已正式量產,未來立瑞更致力以「101品系」與「瑞興土雞」雜交育成種母雞,叩關國際市場。
土雞的飼養期比白肉雞多出一倍以上,成本相對較高,但有抗病力強,皮下脂肪少,肉質富嚼勁等優勢;料理方式也多元,是臺灣民間不可或缺的食材。臺灣自1980年代開始土雞的保種與研究,僅晚於法國。在國際上,土雞會稱為local chicken、country chicken、traditional chicken、native chicken、indigenous chickens等,概括來說,土雞強調在地性、地方歷史與傳統,具種原多樣性及文化意義。
香草烤雞是臺灣常見的西式料理,甚至成為速食業者的招牌餐點。不過香草不只能夠用來烹飪雞肉,也可以用來養雞,搭配特定品系,能夠養出低脂美味雞肉!農業部畜產試驗所以花畜鬥雞及選育土雞雜交後裔為標的,研發使用香草複方飼料及配套的飼養管理技術,飼料添加香草複合配方增添雞肉的口感與風味,又具三低特性。
臺灣啤酒產業發達,釀酒剩餘酒粕還能循環利用,用來養土雞。農委會畜產試驗所開發以啤酒粕製作青貯料餵養土雞技術,使用啤酒粕青貯料替代部分飼料,不僅有助節省飼料成本18.1%, 飼養出的臺灣土雞體重增加6.6%,換肉率佳,且雞肉脂肪、總熱量及膽固醇均減少,有助雞農發展「低熱量、低脂肪、低膽固醇」的「酒粕雞」特色產品。
站在超市肉品展示櫃前,或是走逛傳統市場的時候,你的腦海是否曾閃過以下困惑──白肉雞、土雞、放山雞、烏骨雞選哪個好?薑母鴨要買哪種鴨來煮?小巧玲瓏的鐵蛋是什麼蛋?來到友禽俱樂部,不只解析家禽的品種、肉質及料理方式,還要帶各位分辨雞鴨鵝鵪鶉的差異,建立「友禽」的橋梁。
當高度商業化的白肉雞以鋪天蓋地之姿,幾乎蠶食世界各國的雞肉市場,「凱馨實業」力守臺灣的土雞文化,建置亞洲最大的有色雞電宰廠,並整合上游種雞場與孵化場,培育出臺灣首支由民間主導的土雞品種「桂丁雞」。同時於飼養端試驗草藥配方、降低抗生素使用,於通路端尋找星級餐廳合作,不僅串聯完整產業鏈,也成功打出品牌差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