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國有林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自107年起為國有林導入國際FSC森林管理委員會驗證制度,希望以永續經營國有林為基礎,推動國產材使用,歷經6年,今年終於完成全區近160萬公頃通過FSC驗證,占我國森林面積71.5%,驗證比例亞洲最高。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推動森林永續經營,接軌國際標準,導入全球多數國家認可的森林驗證體系─森林管理委員會(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FSCTM)認證制度,歷經5年努力,國有林總體認證林地面積超過120萬公頃,達林業保育署轄管林地面積的7成5,林業署表示,希望今年達成162萬公頃全區認證的目標。
我國111年起將大規模崩塌納為《災害防救法》的法定災害,農委會水保局及林務局分別就所轄山坡地及國有林,盤點崩塌潛勢區域、建立預警機制;國有林大規模崩塌潛勢區計有7,700餘處,其中12處為具有需要保全對象的高風險區域,林務局今年先將嘉義、高雄及花蓮等5處納入防災預警,預計115年12處全數納為預警範圍。
臺灣森林覆蓋率超過60%,具有發展森林療癒得天獨厚的條件,但是國家森林遊樂區不限制遊客前來,熱門時段遊客如織,甚至還會大聲喧嘩,或是帶著收音機旁若無人放送,這樣的環境帶領森林療癒活動,還「療癒」得起來嗎?
臺灣地狹人稠,國有林溪流、山坡地及道路時常因天然災害毀損崩塌,危及人員生命財產安全,施作相關治理工程,卻難免衝擊自然生態環境,農委會林務局自106年起導入友善生態檢核機制,試圖將工程對環境的擾動降到最小。
過去國有林地、濫墾地占用人須到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臨櫃申請相關圖資,圖資每張收費300元,耗時又花錢;農航所現已建置完成「航攝影像圖資瀏覽服務平台」(https://image.afasi.gov.tw/),提供占用人查詢列印清理作業所需「影像快照」,省錢又便利。
面對工程與生態的衝突,林務局集水區治理組組長王昭堡表示,107年林務局國有林治理工程全面推動生態友善機制,各林管處成立工作圈與專家學者討論治理工程的必要性及現場狀況,並進行生態檢核評估施工面向,希望讓工程既有安全性,也能兼顧生態。
每年7月31日為「世界巡護員日」(World Ranger Day),林務局特別在當日號召關心臺灣環境人士、森林護管員(巡山員)、在地社區協會代表、森林調查監測志工及大專院校登山社團舉辦「森林守護聯盟」工作坊,向堅守第一線保護山林、艱辛工作的護管員們致敬,並邀請他們分享工作甘苦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