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林業署長林華慶專訪01》進擊保育策略跨出國有林 著眼臺灣未來40年棲地保育

「臺灣下一個40年的保育、尤其棲地保育的主戰場是在國有林區之外」,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主管國有林事業區及區外保安林面積約162萬公頃,約占國土面積一半,林業保育署長林華慶表示,包括石虎在內6成保育類野生動物,因為與人類活動區域高度重疊,受到棲地喪失、路殺、毒殺及遊蕩犬貓等威脅,保育工作得跨出國有林。

新聞
研究繫放臺灣黑熊中「山豬吊」死亡 林務局移請保七偵辦是否蓄意殺害

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委託台灣黑熊保育協會黃美秀教授團隊研究追蹤的編號「93685」臺灣黑熊,監測團隊2日接獲死亡訊號,3日尋獲遺體,發現其左前肢受困俗稱「山豬吊」的套索之中,但無明顯外傷,經送解剖檢驗,推測死因與脫水有關。東勢林管處已移請保七總隊第五大隊偵辦,確認是否有蓄意殺害黑熊情事。

新聞
林務局預告6種1屬淡水魚列保育類 「溪流細鯽」成魚不到200尾瀕危

農委會林務局16日預告修正陸域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新增6種1屬的淡水魚類新增列為保育類野生動物,這是首次因應民眾建議而增列案例,其中「溪流細鯽(Aphyocypris amnis)」成魚可能只有100至200尾,因此評估列為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陳氏鰍鮀(Gobiobotia cheni)」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林務局本次新增6種1屬淡水魚為保育類,是首次因應民眾建議而增列保育類物種的案例。

新聞
島上夜珍珠剩200隻 林務局預告馬祖列島為雌光螢野生動物重要棲地

馬祖島上有2種特別的螢火蟲「雌光螢」,負責發光的是不會飛的雌蟲,吸引會飛行的雄蟲前來交配。經過數年調查發現,雌光螢在馬祖的棲地不斷縮減,族群數量也持續下降,政府與當地居民都想保護牠,因此先由農委會林務局預告馬祖列島雌光螢野生動物重要棲地環境的類別與範圍。

新聞
臺灣原生鳥類的保育挑戰-外來種引起的雜交(上)

人為造成各類生物在地球上快速、大量的移動衍生的雜交現象,確實直接或間接地讓不少動植物滅絕,較為特別的是雜交引起的滅絕是一特定物種、亞種或族群其隨地域長久適應而生的遺傳獨特性的喪失,但雜交個體卻仍活生生地存在。因此雜交滅絕不一定容易被人們感受,同時因雜交類型與程度的差異甚鉅,無論對於保育研究與實務都是很大的挑戰。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保育防衛戰】金門歐亞水獺保育 軍人出動果然有力!

大大的眼睛、細長的身軀在水裡靈巧地翻身,來自金門的歐亞水獺是臺北市立動物園的明星動物。原先臺灣全島1500公尺以下的山區溪流都曾是歐亞水獺的棲息地;然而現在只有金門地區才有小規模的野生族群,數量不超過200隻,是2017年林務局編列的《陸域哺乳類紅皮書》名錄中「極危」物種。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為保育翻越瀑布、爬崩壁,臺灣首部瀕絕植物紀錄片勇奪2018美國三項大獎

耗費6年企劃,2年拍攝,農委會特生中心4K生態影片《絕處逢生_讓瀕絕植物回家》(下簡稱《絕處逢生》)片長24分鐘,影片裡的第一主角,就是蘭嶼族群數下降9成,被《2017台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列為極度瀕危(CR)的紫苞舌蘭。

孫敬閔
封面故事
專門撿穿山甲大便的男人──野生動物保育研究員

秋日的晴朗午後,野生穿山甲研究員孫敬閔與我們相約臺東鹿野火車站,一同前往延平鄉鸞山村──他八年來野放與追蹤穿山甲的地方,尋找牠們的蹤跡

新聞
特生中心石虎週,邊玩邊學認識石虎故事

「保護石虎的責任,就交給我們了!」小朋友跟著「阿虎」熱舞,一起化身保育大使,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10月5日至11月25日的「2018石虎週」拉開序幕。今年,主辦單位不但加入臺灣黑熊元素,更以石虎腳印皂、石虎蛋彩繪等DIY課程為主軸,希望讓更多人「玩中學」,從中認識野生動物及其生存困境。

新聞
只在元宵到媽祖生期間出沒,這個全世界僅存的「澎湖章魚」快要消失了!

澎湖的章魚種類相當多,澎湖人說到章魚,他們腦海中浮現的肯定是一斤動則千元的澎湖章魚。這個尚未被命名,疑似為澎湖特有種的物種,每年只出現在元宵後到媽祖生之間,是澎湖人相當喜愛的水產品之一,但近年因棲地被颱風破壞、過度捕撈等問題,讓物種數量急遽降低,專家表示,延長禁捕期一周、合理捕撈,且重建棲地才能有效復育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