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務局預告6種1屬淡水魚列保育類 「溪流細鯽」成魚不到200尾瀕危

臺灣特有種溪流細鯽仔棲地侷限於一段200公尺的河段,成魚可能不到200尾。(圖片提供/林務局 周銘泰攝)

農委會林務局16日預告修正陸域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新增6種1屬的淡水魚類為保育類野生動物,這是首次因應民眾建議而增列案例,其中「溪流細鯽(Aphyocypris amnis)」成魚可能只有100至200尾,因此評估列為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陳氏鰍鮀(Gobiobotia cheni)」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

林務局保育組長羅尤娟表示,淡水魚類達人周銘泰發現有一些淡水魚類數量明顯減少,向林務局建議應將15種1屬的淡水魚類最為保育類野生動物,經過林務局召集學者專家及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評審,最後決定將6種1屬列為保育類,除了瀕危的溪流細鯽、珍稀的陳氏鰍鮀,還有中間鰍鮀(Gobiobotia intermedia)、砂棲瓢眼鰕虎(Sicyopus auxilimentus)、尾鱗銳齒鰕虎(Smilosicyopus leprurus)、明仁枝牙鰕虎(Stiphodon imperiorientis),以及韌鰕虎屬(Lentipes spp.),此4種1屬為「其他應保育」。

為因應國內外生態環境改變及野生動物資源變動,林務局動態調整「陸域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以反映野生動物資源真實情況,務實保育,羅尤娟表示,本次名錄修正預告至3月17日止,民眾對修正內容有意見均可在預告截止日前提出。

溪流細鯽棲地僅200公尺河段 正式公告瀕危後將擬保育行動計畫

列為保育類後,即可提高對該物種的保育強度,以臺灣特有種溪流細鯽為例,羅尤娟表示,目前僅侷限分布在南投縣某溪流上游,一段約200公尺的河段,成魚可能不到200尾,族群數量相當稀少。

周銘泰說,2004年就在溪流細鯽的棲地發現牠,當時1、2個小時就能釣到1、2百尾,但現在潛下去觀察卻只剩零星地存在,全臺灣只有那條溪流有溪流細鯽(發表於2011年,為臺灣特有種),目前該河段淤積日益嚴重,棲地愈來愈緊縮。

淡水魚類族群數量少除了獵捕因素之外,很大原因是棲地消失,羅尤娟表示,可能因為溪流整治或開發,導致棲地面積大為縮減或消失,魚的數量就會大量減少,要保育溪流細鯽,其棲地保育就非常重要,未來正式公告列為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後,將評估採取其他保育措施的可能性,研擬保育行動計畫,淡水魚類中的巴氏銀鮈、飯島氏銀鮈,目前也是瀕危物種保育行動計畫的物種。

陳氏鰍鮀棲地受限 魚卵又被人類亂放流的何氏棘吃掉

陳氏鰍鮀需要砂質底的河川環境,若河川淤積太多泥,會導致陳氏鰍鮀的繁殖受到影響,陳氏鰍鮀的棲地受限,目前只在濁水溪、烏溪(大肚溪),周銘泰說,陳氏鰍鮀數量減少還有另一項原因,就是原生於臺灣南部及東部的何氏棘被放流至中部河川,何氏棘鲃會吃掉陳氏鰍鮀產在沙土裡的卵。

中間鰍鮀需要保育原因跟人類行為比較無關,2009年莫拉克颱風為臺灣帶來重大災情,八八水災對中間鰍鮀在高屏溪的棲地環境遭破壞,魚群數因此銳減。

陳氏鰍鮀棲地受限,又遭外來者何氏棘鲃干擾。(圖片提供/林務局 周銘泰攝)

中間鰍鮀因八八風災對棲地造成破壞而數量銳減。(圖片提供/林務局 周銘泰攝)

鰕虎太美麗 商業採捕壓力大 棲地也遭河川整治破壞

林務局指出,新增保育物種名單中比較特別的是,有3種1屬鰕虎,這些鰕虎棲息的獨立水系,由於河川整治、興建固床工或攔沙壩,改變原本棲地型態,導致可利用的河道與棲地範圍縮減,難以溯河洄游繁殖下一代,再加上有些魚種具有觀賞價值,民間商業採捕壓力大,使得族群數量日漸稀少,因此有必要列為保育類限制捕撈。

周銘泰解釋,砂棲瓢眼鰕虎、尾鱗銳齒鰕虎、明仁枝牙鰕虎、韌鰕虎屬鰕虎的觀賞價值很高,目前無法人工繁殖,且在臺灣又是稀有的存在,有些水族業者會從野外採捕回來銷售,人類採捕導致野生魚群數量銳減,加上不當的野溪工程,造成這些鰕虎面臨很大生存壓力。

周銘泰從小就對魚類很有興趣,當時為了出一本淡水魚圖鑑,從2005年開始認真觀查臺灣溪流到現在,發現部分物種數量急劇減少,還有人透過網路交易這些野外採捕的稀有魚種,有必要做一些事來保護這些魚類,因此才會在2021年向林務局提議將15種1屬的淡水魚類列為保育類野生動物。

砂棲瓢眼鰕虎。(圖片提供/林務局 周銘泰攝)

尾鱗銳齒鰕虎。(圖片提供/林務局 周銘泰攝)

明仁枝牙鰕虎。(圖片提供/林務局 周銘泰攝)

韌鰕虎屬的韌鰕虎雌魚。(圖片提供/林務局 周銘泰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