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出身美濃的黃瑋傑,近年以獨特的客語藍調旋律和寧靜嗓音,數度入圍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演唱人獎,他的音樂創作,無疑是這一代美濃與客家文化的珍寶。
八○至九○年代的童年,黃瑋傑在美濃金字面山下度過。「美濃生活的記憶很美好,所以對這裡有鄉愁,對童年有回味,有牽引。」儘管離開,從事客家與多種音樂創作的他,仍不斷往返於美濃與他處。喜歡農村,喜歡山,喜歡客家話,黃瑋傑多數歌曲都以客語創作且與美濃相關。
對我們來說,蜂蜜含適量礦物質、氨基酸與維生素等,營養成分高;對蜜蜂而言,這些蜜則是生活的記憶──每滴蜜都反映、記錄了蜜蜂飛翔過的花域、軌跡,和經歷過的風景。於是,在基礎甜味之外,才有些味道偏酸,有些花果香氣飽滿,也有苦鹹別具一格等萬般滋味,誘人品嚐、無限回味。不同蜜源釀成的蜂蜜有何差異?食用時應注意什麼?坊間假蜜該如何辨別?
家裡餐桌上始終擺著蜂蜜以便隨時可用,吃草莓和酪梨時必須淋上一圈,底下結晶的沙沙口感抹在酥脆吐司上則更添風味,一開始是為了要給年幼女兒最健康、天然的糖,因而開啟了蜂蜜的尋味之旅,十幾年下來,蜂蜜成了我家的飲食日常。
蜂蜜讓我迷戀,沒有一罐蜂蜜的味道是重複或可預知的,每罐蜂蜜來自不同的蜂、不同的花、不同的日子、不同的年分,每一次打開都是驚喜,這世上還有哪種糖可以做到這種程度?
富含營養的蜂蜜,不僅適用茶飲、甜食,其實搭配中藥藥材使用,也是保養身體的好方式。究竟,蜂蜜在中醫世界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該如何調製適合自己需求的中藥蜂蜜飲?跟著我們的推薦一起喝起來。
蜂蜜是日常飲食頻繁出現的調味品,風味獨特無可比,甚至僅兌水沖泡,不同蜜源蜂蜜即有萬般味道,滋味不只撫慰著身體也療癒了心靈。對於蜂蜜,中醫又是怎麼運用?
從父母手中接下棒子,勇於挑戰、創新的養蜂人吳俊賢,在一九九九年開始著手打造蜂國品牌,並於二〇一四年定名為﹁蜂國蜂蜜莊園﹂,期間克服各種難關,全力維護安全、天然的養蜂環境,推出無抗生素殘留的龍眼蜜,並大力推動柳丁種植農藥減半的﹁柑願計畫﹂。吳俊賢以蜂蜜為師,學習各種大自然的學問,謙虛表示蜂農不過是把蜜蜂養好,蜜蜂才是守護一切的照顧者。
「我最喜歡的是這個!」通敞的倉庫辦公處,琳瑯滿目獎牌、獎狀中,蔡勝峰指著一塊高懸的匾額,靦腆中略帶興奮地說。匾額上「乘蜂破浪」四字彷彿是他人生此刻的註腳⸺那是蔡勝峰擔任班長,帶領產銷班班員取得全國第一班「蜂蜜產銷履歷集團驗證」養蜂產銷班,並獲選為第三十二屆全國模範農民時,由農業部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致贈的榮耀,標誌著生命中閃閃發亮的時刻。
身穿粉紅色短袖上衣的阿伯,白髮蒼蒼,雙目卻透著靈光,話匣子一開便口若懸河,有如流經埔里的眉溪之水般連綿不絕,已七十二歲的他,正是素有「評蜜博士」美譽、身懷逾五十載養蜂功力的「宏基蜜蜂生態農場」(宏基蜂蜜)創辦者、人稱「頑固的賴爺爺」⸺賴朝賢。
四月天春暖花開,我走出車外不到五分鐘,雙臂已被小黑蚊叮得像紅豆冰,看我奇癢無比,賴爺爺笑著遞來自家出品的防蚊霜,蜂蠟搭配香茅、薄荷、丁香等植物,以及草本精油萃取配方調製。
一九七六年原「翠林」於臺大公館創辦,一九八〇年代陸續擴店,有了「翠園」、「翠薪」以及新的「翠林」越南餐廳,創始店也就此功成身退。從奶奶、父親林志明到如今的三代目林斯揚,專注傳承越南料理的清爽風味,堅守幾十年來的食物記憶與品質水準,使得此一家族餐飲企業,成為臺灣聲名遠播的越南菜老店之一。
「野蓮出庄,野蓮出庄/粄仔店紅到海產擔/炒嫩薑/脆又爽……」提起野蓮,你腦中浮現的是林生祥獨特嗓音下客腔濃厚的〈野蓮出庄〉,還是熱炒店必點、油鍋滋響爽脆清甜的美濃特色野菜?是〈關雎〉的「參差荇菜」,抑或烈日下露出水池的幾顆人頭?正式名「龍骨瓣莕菜」的野蓮,無疑已從早期不起眼的水塘野菜,躍身成「後菸葉時代」推動農村經濟的美濃之光。你可知,就野蓮農黃詞偉所言,其中支撐整個產業的幕後功臣,百分之九十五是越南勞動者?
大武山下,鬆散的紅土被紺紅的鳳梨葉覆蓋,隨著緩坡起伏,在那種總是把頭皮晒鬆然後晒傷的陽光下,像是晒一床巨大的棉被。為了躲避過晒,鳳梨農阮氏政清晨四、五點就起床到田裡工作,等七、八點太陽出來,越熱越容易累,才回家休息到下午,再去巡檸檬田、芋頭田,還有種榴蓮蜜賣給印尼、泰國、菲律賓等來臺灣工作的「外國人」。等到太陽下山稍微涼爽了,她會再去一次鳳梨田澆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我曾在越南胡志明市第七郡的「孫德勝大學」當外文系的漢語老師。雖然已經是超過十年前的事了,記憶裡的胡志明市依然簇新如一棟剛蓋好的大樓,並且仍持續地往上蓋著。第七郡是胡志明市規劃的新市鎮,道路與建築幾乎都是現代化的嶄新樣貌。許多與外國人有關的組織都位在此區域,例如專門給外國人讀的學校、外商企業等,如果用臺灣的城市發展史來比喻的話,第七郡約莫就像是臺北正開始發展中的天母。
印尼風味料理「Mentari 萌太利」,二〇二二年於臺大醫院地下一樓美食街開店,店裡的餐食有些保有傳統特色,使用香料提振食物香氣;有些則入境隨俗,把原本的配菜調整成臺灣在地食材,拉高臺灣人的接受度。撐過疫情對餐飲界帶來的劇烈影響,萌太利正穩定發展中,本次邀請出身印尼的老闆Oscar來到鄉間食堂,分享幾道印尼必吃的風味料理。
「Jamu」是印尼傳統平民飲料,由多種草本植物與中藥調配而成,從路邊攤到五星級飯店都可見其蹤影,每家店配方不同,類似臺式青草茶,是印尼普羅大眾認定可以維護健康的日常飲料。位於臺北「印尼街」裡的料理店「DayDayJAMU」,以這樣的飲料為特色主打,店裡研發多種口味的Jamu,更精心搭配各式印尼料理,傳統與創新結合,風味別具。
聽見採訪準備開始,來自印尼的實習青農Diana,以及農場總經理黃博典都掩不住些微緊張。「上植農場」(上植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座落雲林西螺,其農作主打且積極發展有機與友善環境種植;一如農場取名,黃博典頗具使命感的說:「這裡專門生產上好(siōng hó)的健康食材,值得品嚐。」也是因為這般理念,吸引來臺實習的Diana愉快在此磨練農業技藝。
天氣晴朗的日子,若有機會搭飛機穿越爪哇島上空,乘客將被窗外綿延的山峰景色所震懾。爪哇島擁有三十多座活火山,是印尼境內火山最密集的島嶼,而她同時也是印尼人口最稠密的島嶼,有將近一點五億人安居於此。活躍的板塊運動導致火山噴發、地震頻仍,沿海地區還有海嘯的威脅,然而千百年來,火山噴發的火山灰透過風的散播、岩漿經河水的沖刷,流瀉至平原地區,為農地帶來肥沃的養分,光是稻作一年就可收成二至四次。
春光正豔,是戶外遊憩,體驗臺灣山林之美的最佳時刻。也許選個清風午後,一家子緩步林間步道賞景、嬉戲;也可三五好友成隊,竭力挑戰群峰、百岳。或者,一個人遠離塵世嘈雜,背起行囊往山間/海岸最祕密之處扎營獨樂。開始新生一年最好的狀態,大約就是與自然萬物一起晒著暖陽,醒來或前進,以這般備受祝福的姿勢,讓我們繼續好好生活。
多年前,我曾在一個青澀蒙昧的春夏之際,到訪過奧萬大。彼時不太識草木鳥獸之名,腦中片段至今已模糊不清,只有五顏六色、奼紫嫣紅開遍山林的印象深刻依舊,特別是深邃與靜謐的微涼夜裡,空氣中瀰漫的陣陣甜美氣息。
奧萬大國家森林遊樂區,位於南投縣仁愛鄉親愛村,一處緊鄰濁水溪上游支流,萬大溪的東西向河谷地。從高鐵臺中站驅車前往,單程約二小時。此地年均溫約十九℃,整體氣候偏乾燥少雨,環境舒爽怡人,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山川林相與動植物皆豐富多姿。
臺灣是一座自然、歷史、人文豐厚的島嶼。若有幾天的時光,僅以徒步,加上簡單的交通工具如火車、單車,我們能夠安排怎樣的旅程呢?這一次就讓我們跟著先人足跡,前往「淡蘭古道」,走一趟傳說中的「馬偕之路」。
淡蘭古道,是早年連接臺北(淡水)與宜蘭(頭城)兩地的重要交通路線,由北、中、南路三大主線組成,途中還有許多交錯縱橫、彼此相互連接的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