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日本第26屆「米‧食味分析鑑定競賽」7日公布成績,稻農林凡閔以「高雄147號」稻米奪得最高榮譽「金賞」殊榮,這是臺灣稻米繼臺東稻農謝美國2019年獲得第21屆金賞後,再度取得佳績。林凡閔種稻每期作會嘗試使用不同資材並調整管理方式,除了導入日本肥料技術,他重視補充土壤有機植,讓栽培水稻更具氣候韌性,稻米才有好品質。
為推廣臺灣茶文化與咖啡產業創意,農業部農糧署本月8日在華山1914文創園區舉辦「2024國產茶繪畫比賽茶香畫意,臺味無限」與「咖茶一聲開麥啦!國產茶與咖啡創意短片競賽」頒獎典禮。本次比賽吸引全台各地參賽者投稿作品,集結繪畫藝術與影像創作,透過雙重精彩競賽展現臺灣茶與咖啡的文化深度與創新風貌。
扎根食農教育,加深國人對國產蔬菜的認識與喜愛,農業部輔導豐年社首度舉辦「臺灣好食蔬繪畫比賽」,今(7)日於臺北希望廣場舉辦頒獎典禮。比賽總計收到4組、1,276件作品,競爭激烈,經專業評審選出各組優選5名、佳作10名。農業部農糧署表示,得獎作品將於希望廣場展出1個月以上時間,歡迎民眾、消費者前來欣賞。
農業部漁業署舉行新任署長交接暨宣誓典禮,由原海洋委員會海洋資源處處長王茂城接任。王茂城希望漁業署多傾聽漁民聲音,更「接地氣」,並提出五大策略,涵蓋衛生安全、合法捕撈生產、友善環境生態、社會責任、淨零轉型等面向,盼同時掌握國際趨勢,也能扣合國家政策。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4)日針對《野生動物保育法》修法草案進行黨團協商,決議修法全面禁用金屬獸鋏,但對於俗稱「山豬吊」的金屬套索陷阱,考量實務上農民防治獸害及原住民狩獵仍有使用需求,不宜全面禁用,但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為避免山豬吊誤傷臺灣黑熊等非防治目標動物,將推動優先禁用大口徑山豬吊,推廣改良式獵具。
臺北果菜批發市場今(4)日平均蔬菜價格每公斤59.1元,較昨日下降約2元,但仍維持高檔,農業部部長陳駿季表示,主因今年連續遭遇3次颱風災情,復耕受阻,預估今年底到明年年節前菜價會回到穩定狀態;但年節應景蜜棗、柑橘類水果,因果樹多為一年一季,難免因風災受損量少價昂,農業部輔導供應多元水果替代。
由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FOAM)三年一度於全球各大城市巡迴舉辦的「有機世界大會(OWC)」,今年首度在臺舉辦,大會2日至4日於嘉義縣南華大學召開,吸引全球61國、約600位關心有機產業產官學界人士共同參與,農業部長陳駿季致詞指出,國內推動有機友善耕作面積達2萬6,743公頃,已占耕地面積3.43%。
隨著台灣乳業在日益競爭的市場中努力突破,酪農也在仔細考慮具體措施來提升生產力和效率,草飼料作為飼料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支撐著乳品生產。許多實例已證明,更多的選擇才能為產業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由歐盟共同資助的「歐盟脫水牧草:源自大地的優質營養」推廣活動,旨在將來自西班牙和義大利的歐盟飼料的高品質解決方案帶到全球多個市場,活動已在台灣啟動。
臺灣生鮮豬肉外銷傳來好消息,農業部今(29)日表示,臺灣生鮮豬肉獲准輸入新加坡市場,成為繼去(112)年菲律賓後,第2個同意我國外銷生鮮豬肉的國家,獲准輸入的嘉一香將以冷藏方式出口生鮮豬肉,首批預計10多公噸。動植物防疫檢疫署副署長徐榮彬表示,下階段以重返日本市場為目標。
綠鬣蜥近年繁衍數量大增,對農作物生產造成危害,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日前與全國各縣市達成共識,若是委託專業廠商移除,建議單價成蜥每隻500元,完成受訓參與移除行動民眾則是每隻250元。農業部預計明年提供移除經費。
為期3天的2024年臺灣花卉推介會,今(22)日於臺北市南港展覽館登場。今年展出逾1,500種花卉,包含多種新育成的品種,搭配講座、體驗的設計,促進臺灣與國外業者交流。活動也針對一般民眾,設置生活用花示範、花卉應用體驗等內容。
農業部修正農保審查辦法,針對實際從農達一定經營規模者,即使農地與戶籍地,兩者位在不同縣市且不相毗鄰鄉(鎮、市、區)範圍,仍可投保農保,今(21)日生效。相關農民實耕資格由農地所在農業部所屬農業改良場審查、核發實耕證明,明日起可持證明文件至戶籍所在地農會投保農保,同時強制加保農民職業災害保險。
法國農產品加值協會「AVPA第7屆國際茶葉大賽」結果出爐,AVPA主席Philippe Juglar 特別蒞臨2024台北國際茶酒咖啡展親自頒獎給28個獲獎的茶農與茶品牌。今年臺灣在茶葉類拿下13座金獎、18座銀獎、18座銅獎和22座特別獎,共計71款茶品獲獎。
佳麗果物黃金鐵三角執行長陳淑敏、總經理吳建康和技術總監莊素女,六年前為了消化一家瀕臨倒閉農產工廠水果庫存的合作結緣,因理念攜手創業,擁有絕對味蕾莊素女、果乾烘焙技術專家吳建康以及商務營運大將陳淑敏,各司其職發揮專長,不僅讓農產工廠脫胎換骨,穩居果乾、果茶委託代工霸主,更獲農業部雲世代數位轉型計畫挹注,邁向數位轉型。
衛福部6日公告訂定「中藥材農藥殘留限量基準」,統一管理赤芍、丹參、天麻等20項中藥材的26項農藥殘留限量基準,這次第一階段統一管理中藥材以國人使用較頻繁、較常見農藥殘留品項為主,後續將持續檢討管理農藥殘留限量基準散見其他命令、公告的中藥材。
打寶蛤傳承一甲子養殖經驗,在第三代加入經營後分工合作,以父親楊宏籲生態養殖為基礎,加入兒子楊家泓科學精神,以顯微鏡觀察藻相、菌類、監測水質,女兒楊宜樺則主掌公司化經營管理,在參與農業部雲世代農業數位轉型計畫下升級官網傳遞品牌價值,將自家漁塭商品直送餐桌,全家齊心堅守養殖、漁塭管理、行銷崗位,不僅度過疫情危機,取得首家有機文蛤、黑蜆雙認證,更成功打進日本、歐美市場。
為了讓想務農的民眾能夠「 第一次種菜就上手」,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開發「種菜芳城市」資訊平臺網頁,讓一般民眾可以依自己的栽培環境,選擇「適地適種」的作物、採取最適灌溉模式,遇到病蟲害,還能「按圖索驥」找到病因及防治方式,視覺化介面及使用者導向的設計,讓人務農種菜就像看食譜做菜一樣簡單。
為了讓更多消費者深入認識花蓮蜜香紅茶與精品咖啡,花蓮縣政府攜手蜜香紅茶業者及精品咖啡小農、於「2024臺灣國際茶及咖啡展」舉辦一系列的蜜香紅茶品鑑會、精品咖啡拉花、咖啡晶球DIY體驗及相關文化講座活動,邀請海內外愛好茶與咖啡文化的人士一起感受花蓮獨特風味,擁抱在地特色茶與咖啡文化。
為推廣食農教育並扶持農村業者發展食農體驗活動,農村水保署臺東分署、臺東區農業改良場、臺東縣政府與當地各農會合作,辦理食農教育培訓工作坊,以臺東地區的特色作物進行食農教育的教案與教具規劃設計,以概念引導的繪本、情境操作的食遊盒,搭配農遊旅行,進行食物的產地巡禮,讓「全民」都能參與其中。
外來入侵種綠鬣蜥在臺繁衍數量大增,不僅會啃食紅豆嫩芽等作物,造成農民損失,成群結隊的綠鬣蜥在鄉間路上,也讓小孩都感到害怕,農業部部長陳駿季今(13)日於立法院備詢指出,評估全臺綠鬣蜥族群近20萬隻,農業部正思考與地方政府合作,使用槍枝移除,並成立專案小組處理跨縣市移動綠鬣蜥,研擬移除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