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昇俯

游 昇俯 image
  • 1907 文章

農委會攜手南庄賽夏共管山林 FSC認證林業循環零廢棄 里山綠色經濟部落收益翻倍

農委會推動森林資源保育與永續利用政策,與苗栗縣南庄鄉賽夏族原住民合作,成立全國第一個山林共管、資源循環的示範場域。林務局輔導族人成立合作社並委託其撫育造林,今年全區取得FSC森林認證,將林業剩餘資材循環利用零廢棄;並發展里山綠色經濟,包括森林蜜、段木香菇等林下經濟及生態旅遊,讓部落社員收益提高逾一倍。

35年來首次 嘉南2.8萬公頃二期作停灌 水稻、菱角產業衝擊大

農委會農田水利署決議嘉南灌區今年二期作2.8萬公頃實施停灌措施。嘉南灌區二期作接續一期作宣布停灌,水稻產業受影響,臺南官田知名的菱角也受到衝擊,友善栽培菱角農民直嘆,「我也不曉得該怎麼辦」,水田無水,連水雉也不會來。

百億基金輔導養豬產業升級 養豬場無臭又節水 HACCP屠宰場營業額變6倍

行政院核定養豬百億基金,四年計畫投入逾128億元,行政院院長陳建仁今(7)日視導百億基金輔導成果表示,除了養豬產業品質提升,今年7月國內全面啟動傳統豬瘟拔針,臺灣有望成為亞洲唯一撲滅三大豬疾病國家,未來豬肉產品更可以「開大門走大路」銷往全世界。

低地力、非養殖漁業區修法設光電 農委會:綠能發展區將由經濟部管理

內政部修訂「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第6條附表1,推動在農業生產環境不佳的農牧用地設置「綠能發展區」,引導國內太陽光電設置適宜區位。農委會今(6)日表示,綠能發展區篩選國內低地力或非養殖漁業生產區且多年停養的用地設置,限縮光電影響範圍,不影響較佳的農業生產環境。

田間點燈開趴就能護水蜜桃、芭樂及青蔥 桃園場物理防治三寶蟲害OUT!

農委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利用作物害蟲會被光線驅避或吸引的天性,開發「旋轉式避蛾燈」及「吸入式捕蟲燈」,讓水蜜桃被害率降低20%,幫三星蔥吸引甜菜夜蛾效果勝性費洛蒙誘引劑10倍,並為設施栽培設計「高緻密度防蟲門」,減少4成多蔬菜受害,讓防蟲不一定得靠化學農藥,物理防治就做得到,有效減少農藥使用。

林試所發現國內第三種黑松露「臺東黑松露」 分布海拔最低、人工培養潛力大

擁有特殊香氣的松露,有「餐桌上的鑽石」美名,是西方料理中的高檔食材,農委會林試所多年採集臺灣原生松露,首度於臺東太麻里地區人造實驗林的印度栲根圈土壤發現新種黑松露,暫名為「臺東黑松露」,也是國內發現的第三種黑松露。臺東黑松露生育地不到海拔500公尺,也是臺灣發現松露中分布海拔最低者,深具人工栽培潛力。

國家作物種原中心30年 「次世代種原方舟」投注5億元為下一世代保種

號稱「臺灣作物諾亞方舟」的國家作物種原庫今年適逢成立30周年,迄今收集保存超過10萬份品系種原,但種子種原貯藏過久仍會喪失繁殖力,需要適時更新,農委會承諾啟動「次世代種原方舟計畫」,未來10年總計挹注5億元,協助種原更新,延續種原保存供下一世代利用。

農試所銀耳菌種生產技術 出耳率逾95% 單朵重達150至300公克

國內生產新鮮銀耳價格高、收益好,但銀耳菌種生長過程需與香灰菌共生,才能順利出耳,共同培養過程中若兩種菌菌量比例或菌齡拿捏不當,銀耳可能就無法出耳,農委會農業試驗所開發「銀耳菌種生產與保存技術」,生產菌種可讓銀耳出耳率逾95%,且銀耳單朵重量150至300公克、朵型圓整,產量更穩定。

北農人事改選出爐 楊鎮浯任董事長、吳芳銘任總經理 農委會及青果社取得3席常董

臺北農產運銷公司今(30)日續召開第14屆第1次董事會選舉常務董事,會中通過由臺北市政府股權代表、前金門縣長楊鎮浯當選董事長,前雲林縣農業處長吳芳銘擔任總經理。農委會公股代表、農糧署副署長姚志旺表示,吳芳銘酒駕爭議恐對北農形象有傷,但新經營團隊人事已底定,未來農委會仍會善盡監督北農營運之責。

傳統豬瘟7月起全面拔針 臺灣最快114年成亞洲唯一防堵三大豬病國家

國內養豬業今年啟動傳統豬瘟(典型豬瘟)拔針、停止施打豬瘟疫苗,元旦肉豬率先拔針,7月起種豬也停打疫苗、全面拔針。只要未來一年再無豬瘟案例發生,我國可望在明年下半年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申請為「豬瘟非疫區」,最快114年成為豬瘟非疫國,也是亞洲唯一撲滅及防堵三大豬疾病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