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試所發現國內第三種黑松露「臺東黑松露」 分布海拔最低、人工培養潛力大

農委會林試所發現「臺東黑松露」子實體縱切面。(圖片提供/林試所)

擁有特殊香氣的松露,有「餐桌上的鑽石」美名,是西方料理中的高檔食材,農委會林試所多年採集臺灣原生松露,首度於臺東太麻里地區人造實驗林的印度栲根圈土壤發現新種黑松露,暫名為「臺東黑松露」,也是國內發現的第三種黑松露。臺東黑松露生育地不到海拔500公尺,也是臺灣發現松露中分布海拔最低者,深具人工栽培潛力。

林試所歷經多年努力,發現多種真松露,包括大禹嶺的「臺灣腔塊菌」、南投溪頭「深脈松露」、魚池「南投松露」(暫名)、臺東利嘉林道「小西氏石櫟松露」、八通關「雪杉松露」(暫名)及「臺東黑松露」;松露是地下真菌,林試所發現松露中除了臺灣腔塊菌為腔塊菌屬,其他松露均為塊菌屬(tuber),且除了雲杉松露須再釐清與中國發現物種關係,其餘塊菌屬松露均為臺灣特有新種。

臺東黑松露帶有輕微香味,子實體直徑可長到4公分大小,調查團隊在2017年10月下旬首度發現第一顆,同年11月下旬及隔年1月下旬再挖掘出7顆。林試所助理研究員林介龍表示,林試所除了維護其原生育地,與林試所太麻里研究中心合作,進行生育地管理、保護及監測,避免人為干擾,也將臺東黑松露在實驗室進行菌絲分離保存。

林試所至今發現松露多為白松露,臺灣的黑松露以臺大退休教授胡弘道在八通關古道採集到、1992年發表的「臺灣松露」為第一筆紀錄,之後胡教授再於南投信義臺大實驗林和社營林區採集到第二種黑松露、2005年發表,臺東黑松露是國內發現的第三種黑松露。

林試所在臺東太麻里地區人造實驗林發現的「臺東黑松露」。(圖片提供/林試所)

「臺東黑松露」菌肉內成熟的子囊孢子。(圖片提供/林試所)

林介龍指出,國內發現松露生育地均介於海拔1,100公尺至2,600公尺,胡教授發現的黑松露位於1,300公尺左右,但臺東黑松露生育地不到海拔500公尺,是國內分布海拔最低的松露;因低海拔山林多,土地比較容易取得、到達,未來發展人工栽培的潛力高。

林介龍說,松露屬子囊菌門,野外競爭力通常比擔子菌門的牛樟、牛肝菌等弱,且國內發現松露生育地土壤環境多為pH值4至6、偏弱酸性,但歐洲、中國發現松露多生長在鹼性土壤,調查團隊嘗試對臺東黑松露生育地施行小面積除草、除蔓及多次適量施灑石灰等經營管理,測試其環境適應力,之後在2019年12月及今年2月仍持續發現臺東黑松露蹤跡,可見其適應性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