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游 昇俯 第 46 頁
國際建材展「臺灣館」開幕 林業署推國產材課桌椅明年進校園
2023臺北國際建築建材暨產品展今(7)日登場,臺灣國產材自給率不到2%,以往國產材因價格高於進口材而阻礙消費應用,林業署長林華慶表示,林業署將從加工端整合協助業者降低生產成本,明年目標要讓國產材製作課桌椅進入國中、小學校使用。
文心蘭盆花新品種「花木蘭」、「紅雀」 花色少見、多花且具香氣 國際市場潛力佳
農業部農業試驗所花卉試驗分所投入文心蘭育種多年,至今育成12個品種,今(7)日推出正值花期的盆花品種「台農8號─花木蘭」及「台農12號─紅雀」,開花性佳、花朵數多,具香味,已有業者技轉,有意拓銷日本、歐洲、中國等國際市場。
草莓炭疽病快篩2小時出爐 準確率高、成本低 方便田間操作免進實驗室
草莓炭疽病往往造成農民莫大損失,農業部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合作首創「植物病害快篩行動箱」,方便在田間現地檢測炭疽病、免進實驗室,行動箱每個售價約5萬元,可節省購置大型檢驗儀器成本,且檢測時間只要2小時,準確率還與現行PCR檢測方式相同。
農水署成立三周年 灌區外擴大供灌5.6萬公頃 嘉惠8萬多位農民
農業部農田水利署自109年掛牌成立,將原農田水利會納入公務系統,屆滿三周年,不僅灌溉服務延伸至灌區外、增灌5.6萬公頃,嘉惠8萬多名農民;改制後建設經費逐年增加,今年已達136億元、成長三倍有餘,擴增農業水資源調蓄量達6,600萬立方公尺,相當於5座明德水庫蓄水量。
延遲種植又遇暖冬蟲害 紅豆產量估減5、6成 農業部公告高屏現金救助每公頃2.8萬元
國產紅豆往年12月底將進入產季,但今年因10月上旬小犬颱風及雨害影響,延緩農民種植時間,之後又遇暖冬,薊馬危害嚴重,導致紅豆結莢不佳,嚴重者損失達50%至60%。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日昨現勘高雄美濃地區,並公告高雄市及屏東縣紅豆辦理雨害(遲發性)天然災害現金救助,每公頃2.8萬元,5日起至14日受理申請。
報廢進口雞蛋堆肥再利用招標不順 農業部重開標案加強業者投標意願
農業部專案進口雞蛋保存期限陸續到期,農業部透過將進口殼蛋加工成液蛋延長保存期限,到期報廢的雞蛋則作堆肥再利用,但幾度公開招標卻流標,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今(5)日表示,報廢蛋堆肥處理標案已經檢討重新公告,拆成運輸與堆肥再利用兩部分分開招標,預期將有助提升業者投標意願。
臺東鳳梨釋迦恢復輸銷中國 農業部:盼中方回歸國際規範對話 現出口依原檢疫標準
針對臺東縣政府今日宣布鳳梨釋迦恢復輸中,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表示,農業部不會放棄中國市場,但遺憾中國至今未與我方經由「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平臺溝通檢疫條件,國家間農產品進出口檢疫「不可能由地方政府代行」,希望中國回歸國際規範,現行釋迦出口依原來的檢疫作為處理。
「百大青農」不滿百寧缺額!強調遴選標竿典範 申請至明年1月15日止
第7屆百大青農遴選可整合產業上中下游,帶動地區產業發展的典範標竿青農,農業部強調,申請青農將確認足夠優秀、足為標竿才會錄取,保留不全額錄取機制,百大青農可能不滿百人。第7屆百大青農遴選作業首度開放線上與紙本申請雙軌並行,即日起受理申請,至明年1月15日截止,並預計明年6月底前公告獲選名單。
十年間逾4%近千歲巨木死亡 「找樹的人」:巨木的碳匯重要性無法取代
「找樹的人」團隊比較國內現有2012及2021年兩批空載光達資料,發現在已檢視632株巨木中,十年來共傾倒23株、枯木3株,死亡率竟超過4%。「找樹的人」巨木地圖計畫主持人徐嘉君表示,巨木十年可長高30公分,長高速度或許沒有小樹快,但其增長一點高度累積的碳匯卻可能是小樹得花上20年才能達到的量,重要性無法取代。
「在黑暗中尋找光明」 祝山車站建築師許育嘉憶青少年首場雪景 盼新站成旅行新聖地
祝山車站改建從規劃到完成實際投注了12年的光陰,建築師許育嘉說,他是嘉義人,青少年時在祝山車站看到人生第一場雪,因此對此建案懷抱著使命感;新站融合原住民族鄒族男子集會所「庫巴」的意象,希望讓前來看日出、「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具有儀式感,成為旅客一生必須朝聖一次的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