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游 昇俯 第 47 頁
新型黃條葉蚤誘蟲器 不受雨水、沙土影響誘蟲效果 專利裝置可重複使用、破損可回收
防治黃條葉蚤,農業部農業藥物試驗所開發新型引導型誘蟲器,以取得專利誘捕裝置搭配外掛型誘引劑,田間使用不受下雨、沙土附著影響誘蟲效果,效期逾1個月,只要更換誘引劑即可重複使用,裝置可使用多年,破損還能資源回收。
綠色環境給付推動五年 二期稻作溼穀每刈近1300元史上最高 棲地營造助青鏘魚返家
農業部自107年起推動「綠色環境給付」政策,鼓勵稻田轉作具進口替代的雜糧作物,今年稻作面積約22.3萬公頃,較往年減少近5萬公頃,二期作溼穀價格可達每百臺斤(刈)1,270至1,280元,史上最高;透過以「生態服務給付」堆疊式給付,鼓勵農民友善耕作營造棲地環境,臺灣原生的青鏘魚及蛙類都回來了。
紫爆了!高麗菜11月中超種近722萬株 農糧署籲12月收斂種植 否則影響菜價
農業部農糧署監控甘藍(高麗菜)種植數量,繼9月上旬至11月上旬連六旬「紅燈」警戒,農糧署「大宗蔬菜供育苗資訊預警」專區今(30)日公布11月中旬甘藍出苗量721.5萬株,已達超種的「紫色燈號」。農糧署呼籲,農友12月切勿再超種,若後續採收與春節休市期間重疊,供應集中且消費下降,恐怕會導致市場量多價跌。
臺紐協定114年全面生效 立院要求農業部跨部會協商「鮮乳」定義 區隔進口乳品
因應臺紐經濟合作協定114年將全面生效,但國內目前僅以製程方式定義「鮮乳」,進口乳品即使經加工、運輸進入臺灣市場可能高達30天以上,也可稱作「鮮乳」,可能衝擊國內酪農產業,立委決議要求農業部、衛福部就鮮乳國家標準的定義進一步協商,以有效區隔進口乳品的標示,確保國內酪農產業發展。
農業保險覆蓋率偏低 農業部:保單設計加強天災連結型 精進理賠依據基礎資料
農業保險自106年擴大推動至今,不計入強制納保的水稻、豬隻保險,覆蓋率僅6%至8%。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今(29)日表示,依據國外推動農業保險經驗,初期覆蓋率確實成長緩慢,未來保單設計將加強天災連結型,與天然災害現金救助互補,並精進保險理賠所依據的作物產量等基礎調查。
芒果最大產區擴大灌溉 臺南楠西照興地區工程今開工 加碼設施補助明年達50萬元
臺南市楠西區是全臺種植芒果面積最大的單一鄉鎮,但近兩年氣候乾燥缺水,導致芒果等果樹作物減產,農業部農田水利署擴大灌區外供灌服務,規劃以楠西照興地區為示範區,建設蓄水池及配水管工程,蓄積雨季水資源,以供枯水期使用,穩定灌溉,今(28)日正式動工,預計明年6月完工。
投入經費逾32億元! 農產品外銷檢疫通關一條龍 旗艦型桃園物流加工園區今動土
農業部推動建置農產品全臺冷鏈物流網絡,規劃建置3個旗艦型冷鏈物流中心,其中做為農產品外銷國際最後一哩路的「桃園農業物流加工園區」今(28)日開工動土。桃園園區工程總經費32.18億元,將建立農產品檢疫、通關一條龍服務,以外銷為導向,打造臺灣農產品進出口的戰略平臺,預計114年起招商營運。
牡蠣愈養愈小、空殼率高 水試所:養殖密度過高所致 也可能與這隻寄生蟲有關
近年沿海養殖牡蠣(蚵)普遍有牡蠣長不肥、愈養愈小,以及空殼率過高,導致收成不佳的問題,農業部水產試驗所表示,根據嘉義大學副教授陳淑美研究,牡蠣養不大可能與養殖密度過高有關;臺灣周遭海域牡蠣養殖情況不佳,也可能與專寄生牡蠣卵巢的馬爾太蟲有關,與全球市場競爭,臺灣養蚵產業須做使用「人工附苗」等產業轉型。
銷日連15年冠軍 毛豆新品種「高雄13號─綠水晶」布局外銷市場 種植面積已逾12%
毛豆主力品種「高雄9號」推出已近20年,耐病性減弱,品種權利也即將到期,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育成新品種「高雄13號─綠水晶」,布局市場競爭力,不僅耐病力佳,鮮莢大且莢色濃綠,產量高於「高雄9號」1成,去年試銷日本、美國,今年大量生產,市占率快速攀升,種植面積已達12.2%。
栽培順利聖誕紅供貨略增1% 物價上漲致批發價貴1成
大約再一個月即是聖誕佳節,節前布置花卉聖誕紅已上市販售,台北花市今(24)日表示,今年全臺聖誕紅產量約112.9萬盆,因今年度栽培期間無重大天災影響,產量較去年略增1%,可穩定供貨滿足市場需求,但由於市場行情受原物料上漲影響,聖誕紅批發價約較去年上漲1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