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保險覆蓋率偏低 農業部:保單設計加強天災連結型 精進理賠依據基礎資料

農業部推動多種作物、漁畜產品農業保險,分攤農民經營風險,避免「看天吃飯」。(圖片提供/農業部農民輔導司)

農業部推動多種作物、漁畜產品農業保險,分攤農民經營風險,避免「看天吃飯」,農業保險自106年擴大推動至今,不計入強制納保的水稻、豬隻保險,覆蓋率僅6%至8%。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今(29)日表示,依據國外推動農業保險經驗,初期覆蓋率確實成長緩慢,未來保單設計將加強天災連結型,與天然災害現金救助互補,並精進保險理賠所依據的作物產量等基礎調查。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日審查113年度政府總預算農業部主管農業作業基金、農業特別收入基金等預算,農業特別收入基金「農業保險計畫」預算編列10億8,090萬1千元。農業部推動農業保險覆蓋率的成效,包括立委賴瑞隆等多人提案凍結500萬元至1億元不等,最終委員會決議凍結1千萬元,待農業部提交書面報告後始得動支。

目前農業保險覆蓋率約52%,但若不計入水稻收入保險與豬隻死亡保險,其他農業保險覆蓋率僅約6%至8%。賴瑞隆指出,農業保險推動至今年8月底,總計開辦27種品項、43張保單,但其中14張保單的保險覆蓋率低於1%,木瓜(高雄)、石斑魚(降水量)、鱸魚(降水量)等保單還無人投保;與前年及去年比較,今年27個品項中有15個品項覆蓋率不升反降,鱸魚、農業設施、石斑、虱目魚、吳郭魚及梨等6個品項覆蓋率減少逾3%,政策很好,但推行方面須精進。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日審查113年度政府總預算農業部主管農業作業基金、農業特別收入基金等預算。(攝影/游昇俯)

陳駿季表示,參考國外推動農業保險經驗,推動初期覆蓋率確實上升緩慢,不會在三、五年間就拉升到2、30%,大概需要十年以上時間;但他也坦承目前覆蓋率應該至少要有10%,農業部仍有很大進步空間;因保險業者以營利為前提,部分商業保單保費對農民來說太高,保單需要重新設計,未來將加強天災連結型保單,讓保險可與現金救助制度互補,降低農業生產風險。

立委蔡易餘指出,不同水稻品種抵抗病蟲害程度不同,但水稻收入保險以區域產量平均為理賠依據,不利種植不同品種的稻農獲得理賠,保單應針對不同品種獨立設計;現在區域產量以農情調查資料為基準,取過去五年、去除最高及最低後平均,但未必符合實際情況,建議以各農會收購稻穀情形為依據。

陳駿季表示,農情調查資料確實不是為了開辦農業保險而設計,但是確實是目前唯一客觀的依據,依農會收購稻穀資料更不可靠,因為農民的稻穀除了繳交農會,有時也交自營商,相對來講以交農會的產量比較低;農業部持續精進保險理賠所依據的基礎資料調查,已運用無人機攝影及各改良場坪割調查強化稻作產量調查,預計兩三年內可更新過往的農情調查資料,作為保險理賠依據更精準。